论幸福力的感知

论幸福力的感知

冤情散文2025-04-01 03:25:36
下班回家的路上,看见拱形桥上写的”宽以容人,厚可载物“的标语,本是用来比喻桥的厚度来彰显桥的质量,坐在公交车上的自己在心里细细的品味着这句话,于是脑海里也就冒出了一些杂乱的想法来,我在思考被我自称为比
下班回家的路上,看见拱形桥上写的”宽以容人,厚可载物“的标语,本是用来比喻桥的厚度来彰显桥的质量,坐在公交车上的自己在心里细细的品味着这句话,于是脑海里也就冒出了一些杂乱的想法来,我在思考被我自称为比较无聊的一个话题:”有多少人觉得自己当下的生活是幸福的,并且满足于现状不愿意改变。“
从与朋友、同事的聊天中得知,他们各自都有自着自己能力范围内不可解决的事情,烦恼在如今社会如影随行,富人缺少十万块钱的烦恼与穷人缺少一千块钱的烦恼是等同的,因为他们需要解决困难而获取的幸福力,并不决定于解决这件事情需要多少钱,而在于解决这件事情后所获取的轻松与愉悦感,可见钱并不是一个人幸福力的最深感触,不可否认的命题是钱确实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掉生活中很多琐碎的事情。
个人感觉大家最开心的时候,并不在当下,而是在谈论那些逝去的往事的时候,议起往事,无论是曾经的那个自己是痛苦的,还是开心的,现在谈起来都能够一笑而过,那是对往事的释怀,也是对生活的豁达。我也观察到,这时的人们因为自己的经历而感到满足,甚至由回忆而引发的痛苦在此刻都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我大胆的揣测那刻的他们是幸福、开心的。
在生活很多琐事的处理上,我时常感觉每个人对于生活理解的都不够太度,比如说婚姻,结婚之际两家人对后辈的幸福都寄于了厚望,但是在具体实施的细节过程中,对于理念及礼数的执着所导致的对生活不同程序的理解加剧了矛盾的发展,男女平等的理论与男主外、女主内,”抬头嫁女儿,低头娶媳妇“等一系列的生活传统碰撞出的矛盾是我们这群”小绵羊“似的女人所不能改变的,想屈尊于是现实,又抵制不住养育了自己几近半辈子的父母,喊出自己的委屈,势必又被男人们冠上强势,不懂生活的骂名,这不是女人最终想要的结果。贤惠、美德,善良不仅是男人对女性美的追求,更是女人对自我价值,自我形象的追求,于是生活在这样的矛盾之中如同拉剧战一样上演,这样的吵着、闹着的生活细细的寻味也不见得全无幸福而言,只需学会在这烦琐之中找寻快乐的平衡点,如果哪天不闹了,反而会觉得生活中充满了无聊与空虚的味道,小人物的幸福通常都是如此。
小的时候,总是非常膜拜像爸爸、堂哥之类的男人,觉得在他们面前,自己可以任意的撒娇,也可以侍宠而娇,这样娇惯的个性,我倒不是十分推崇,只是到现在才很清醒的感觉自己对男人认识只片面的停留在爸爸,哥哥之类的角色,那个时候对妈妈的抱怨声,大都觉得是她对于生活过于苛求,不懂得生活的艰辛,现在明白到自己很少站在妻子的角度来理解丈夫的角色。女人在恋爱初期总是很容易将自己遇到的那个男人作为自己最后的归宿,也将所有的信任给了对方,当这种信任碰到了婚姻后,女人口中所诉说的小事不再仅限于公司、学校、还有社会上发生的一些事情,而是将自己的口舌之快占据到了男人的家人,甚至是他可能觉得不对,但也不愿意违背的父母的时候,女人一不小心就将这个男人还有自己推向了剧烈的家庭矛盾之中,于是女人沦陷为了经典的家庭妇女,在他眼中你不再是那个娇气可人女孩,而变成了一个满口事非的妇人,这不是男人,当然也不是女人的错,仅仅是生活刻在男人与女人身上年轮与印象。于是大家只记得在琐事争吵分辩出个你我来,对于幸福感知在这些琐事与无聊中慢慢逝去。我们忘记了自己在做了一顿可口的饭菜,看着家人、朋友围着一起吃享受自己劳动成果也是一种安详的幸福,亦是对自己的一种礼赞。这让我想起远在家乡的奶奶,景德镇的舅公(奶奶的哥哥)送给了她一套精致的碗筷,白色的底,淡蓝色的碎花,不甚惊艳,但看起来却很有家的味道。每逢周末,她总是渴望自己的儿女们回去,搞上一桌的饭菜,然后摆上这副精致的碗筷,看着自己的儿女们围坐成一桌愉快的享受她的劳动成果,然后很知足的看着一屋子的人谈笑,或是各有自己的娱乐。于生活而言,相比旅途中的我们,她是生活的智者,也懂得享受现世生活的安好。
一直在心里暗暗的鼓励自己要勇敢的做最真实的自己,鼓励自己说这应该是一种大度的自信,自信自己本身的善良不会去伤害别人,不愿意丝毫不在意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虚伪的表现出很完美,然后又躲在黑暗中为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回报而委屈的哭泣,当自己觉得不公,觉得没有受到理应的尊重和理解,我觉得就应该提出自己申诉与呼喊,因为真实的自己需要并渴望被理解,这与脆弱、坚强并无很大的关系,在渴求爱与理解面前,人人都是脆弱的,正视自己的需求并实现自我满足才是提高幸福感知力的最好的方法。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