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闲话

红楼闲话

还年却老散文2025-07-04 07:24:12
细品红楼梦,好似看一位书法大师写字,一笔一划,皆有讲究,而且,非如此则成败笔之处,多矣。而行文之自然从容,更显一代大师风范。又像一位大师级的画家,工笔长卷,何处着墨,何处浓墨,何处带过,皆成章法。看宝
细品红楼梦,好似看一位书法大师写字,一笔一划,皆有讲究,而且,非如此则成败笔之处,多矣。而行文之自然从容,更显一代大师风范。又像一位大师级的画家,工笔长卷,何处着墨,何处浓墨,何处带过,皆成章法。看宝黛相会的场景,哪一个情爱小说家写得出那样的文字?可是红楼梦一开始并未写出宝黛二人缠绵之事,它写了许多别的方面,非胸中有大丘壑者,断不能作此等之文字。又如一名老练的说书先生,将家庭琐事,闺阁闲情及诗词歌赋之事,讲得不急不徐,亲切自然,这实在很是难得。
从宝黛二人关系发展来看,开篇就借士隐之梦道出原委,还泪之说,显出强烈的悲剧意味。真是词上说的“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春流到秋,冬流到夏”,然而也不能全写悲伤,因为这是小说,非曲折不显生动。所以要写悲,先得写喜。第二十三回要写宝玉得书的趣味,就得先写他的无趣,这就是曹氏叙事的特色。红楼梦里还有许多这样的写法。
若即若离,作者落墨于宝黛二人上一直是这样的,如白先勇《谪仙记》里的视角人物陈寅,在女主角上飘忽不定。红楼梦借士陷之梦说过宝黛之后,第三回初会略有笔墨,但很快就过去了,那一次黛玉就哭了,以后就春恨秋悲,哭过许多回,像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主人公一直在不断的卖血,可是读来并不觉重复繁冗,这就是小说家高明的地方了。作者的笔墨开始转叙了许多事,在第八回写黛玉见宝钗半含酸,以后黛玉大致就是这个样子了。她有很多醋,泼得人一身都是。先是一个宝钗,忽又来了一个湘云。书中总是在写黛玉在生气和流泪,宝玉在劝他,在哄他,或编故事,或软语温言俯就她。宝玉有一个强项,就是编故事,一见面就说《古今人物通考》上怎么样,还给黛玉起了个绰号,以后说什么香玉的故事,再有就是药方配料的事,那一章相当精彩,家庭琐事之闲情,只怕到这里终结了。
红楼梦叙了那么多事,事与事之间是怎么排起来的,细想有几个规律,一个是穿插法,这里评论家多有谈及,不用我多说,还有一个是交错法,即写一件事之后,将笔宕开,再写另一件,下下章再写,这也很常见,别的小说都有。
红楼梦里有一个排故事的规则,是别的小说里少有的,就是写一个悲惨的事件,必先写一个高兴的事在先,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写贾敬之死是也,写可卿之丧先写贾敬之寿辰是也。作者似乎对戏剧场景有研究,旧时戏剧是一出一出的,出出之间的编排很有讲究。红楼梦词里说“昔日黄土陇头堆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这已不是一句感慨,升格为一种叙事规则。他强调死亡和爱情、欢乐的一种对立,以释家万法皆空的视角视之,世俗的享乐都变得非常可笑。在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含耻辱情列死金钏里,她同样强调一种男女情欲和死亡无常的对立,即只有将死亡和男女情欲排在一起,佛家的那种理念才显得真实,所谓思生及死,万念俱灰,是也。这样的场景还有一回,就是王凤姐弄权铁槛寺 秦鲸卿得趣馒头庵,写弟弟在姐姐停灵的时候偷情。
老曹笔法老到自然,细思方能品味。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