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敬畏黄河
也许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和太阳有个约会”的黄河,从巴颜喀拉山北麓的冰峰雪山中发源,流成一个巨大的“几”字,隐隐就是我们民族那个龙图腾,当她流经黄土高原后,就变成了一条黄色的泥河,最终流向太阳升起的东
也许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和太阳有个约会”的黄河,从巴颜喀拉山北麓的冰峰雪山中发源,流成一个巨大的“几”字,隐隐就是我们民族那个龙图腾,当她流经黄土高原后,就变成了一条黄色的泥河,最终流向太阳升起的东方。我们有一条“百川之首”的母亲河叫黄河,我们最早的祖先叫黄帝,我们有着黄色的皮肤……黄河,黄土地,黄帝,黄皮肤,这一切黄色表征,其中是否存在着一种神秘的自然联系呢?我们的黄皮肤是黄河染成的吗?正是这条黄色泥河孕育了我们这个黄皮肤的民族。黄河流淌在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上,也融化在我们的血液里、精神中,温柔与雄浑塑成一个民族不屈的灵魂。未曾见到黄河时,凭借那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我在脑海中不断塑造着黄河的形象,黄河已在我的心中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我仿佛感受到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气势,“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的雄浑,“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的豁达,“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的森然,“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肃穆……我常常为此而心潮澎湃,胸怀激荡。
记得我第一次目睹黃河是在十几年前南下的列车上,无意间看到一条大河橫在桥下,河床宽宽的深深的,而那与黃土一色的混浊河水却瘦瘦的浅浅的,在缓缓地向东流去。直觉告訴我,这就是黃河,这就是我曾无数次想过念过并歌唱过赞颂过的黃河。一时间,我心生一种十分复杂的情愫,是一种久梦成真的激动?是一种对母亲河的敬意?而更多的还是一种深深的忧虑与感叹……
这次西部之行,我把它当成了一次对黄河的祭拜,一次对黄河的巡礼。
那天我们从西安出发,一路奔向陝北,车窗外黄绿色相间的山峦绵延起伏,黃土高原虽然满脸的皱纹,显出几分荒凉、老相,但身躯依然健壮伟岸,依然充满生机和活力。我们在陝北的第一站便是拜谒黃帝陵。作为“炎黄子孙”,有一位五千多年前的祖先可去瞻仰,还是值得引以为傲的,更何况黄帝不单单是一位开拓疆土的领袖,还是一位有很多发明创造的好汉。黄帝陵位于黄陵县县城北的桥山上,《史记》记载:“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而《列仙传》上的记载则富有神话色彩:“轩辕自择亡日与群臣辞。还葬桥山。山崩,棺空,唯有剑舄在棺焉。”还有的史书上说,黄帝是被天帝派来的龙接上天去的。升天之日,群臣百姓抓着他的衣褂,不舍得让他离去,最后只扯下一套袍褂,建了衣冠冢。不管桥山陵中葬的是剑舄还是衣冠,黄帝陵实际上只是一种象征意义。当年“西安事变”后国民党和共产党的领袖曾先后两次共同祭拜黄帝陵,那或许是为了凝聚民族精神、盼望祖国统一。其实,黄帝陵真正吸引我的不是那耗今天国家财力打造的巨大庙堂,而是那些粗大的千年古柏树,那真正是时间的见证,能保留到现在本身就是一个奇迹。时间能说明一切,包括那些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共祭先祖,今天看来不过是一场表演秀而已,在有的人眼里,民族大业远不及一代霸业更具诱惑力。
我终于来到了黃河岸边,可以直接亲近黄河了。
站在黃河壶口,但见两岸苍山竞秀,在两山夹持下,滔滔黄河水从上游漫无边际地涌来,足有数百米宽,平坦如席,像淑女般地文静。可黄河水一流到瀑布口,就立刻聚拢起来,激越起来,仿佛一条不愿俯首受缚的庞大的黄龙,聚集了所有的仇恨与能量,不屈地翻滚着、伸缩着、撕扯着、咆哮着,从高高的崖上直泻而下,一头扎进被称为“龙槽”的深潭。于是酱黄酱黄的河水在谷底聚成一个个漩涡,激起如烟似雾的水浪,就像从地下冒出的仙气一般。来自天上的黄河,陡然直立的黄河,如一只勇力的拳头,砸出壶口的震天轰鸣。那激湍飞腾、浊浪排空、遮天蔽日的气势,真有万夫莫挡、千军难阻之雄!那轰鸣声像雪崩、像海啸,像千万匹骏马奔腾,像无数战鼓一齐擂响,有一种先声夺人的霸气,一种气吞山河的豪气,令峭壁震动,令人热血沸腾!霎那间,瀑布之外的世界似乎不复存在,眼前只有雄浑、豪迈与壮丽,灵魂好像被里里外外地冲洗、荡涤,心绪随之奔腾跳跃!
这就是我们的母亲河。在这里,她没有让人心旷神怡的晶莹清澈,而只有黄浊雄浑的身躯,有豪情万丈的胸怀,有野性剽悍的性格,有顽强不息的生命力,有粗犷狂放的阳刚之气。站在壶口瀑布前,如此气势磅礴的诗句会从脑海一一叠出:“源出昆仑衍大流,玉关九转一壶收”、“谁执天壶斟云水,我把惊涛当酒喝”、“涌来万岛排空势,卷作千雷震地声”,“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做波涛”……
此情此景,让我似乎明白了这里为何称作“壶口”?那黄河之水奔流到此,波浪翻滚,惊涛怒吼,其形态正如巨壶沸腾,倒悬倾注,得“壶口”之名极为恰当。恰如《尚书?禹贡》所说:“盖河漩涡,如一壶然。”从地形看,这里真是一个天设地造的大茶壶。黄河壶口瀑布古已闻名,《水经注》载:“禹治水,壶口始”。据说,历史上因壶口瀑布飞流直泻,船行此处十分危险,上游船只到此只好离水登陆,经人抬或车运绕过壶口,方可入水续航,即所谓“旱地行舟”。从前黄河的航运十分繁忙,壶口停放的船只最多可达千条,从事“旱地行舟”的拉船工有数百人。直到晋、豫、陕铁路连接通车,水路交通为铁路取代之后,才告别了“旱地行舟”的历史。
我早年曾想过,黃河以其壮阔恢宏,为什么不称其为江呢?原来,古时一般把河流称为“川”或者“水”,“河”字在秦汉以前基本上是黄河的专称。“黄河”一词最早见于东汉班固的《汉书》,《汉书?沟洫志》把黄河尊为百川之首:“中国川源以百数,莫著于四渎,而黄河为宗。”黄河的“黄”字用来描述河水的浑浊,《尔雅?释水》记有“河出昆仑,色白,所渠并千七百一川,色黄。”我至今没有到过黄河的源头,据说黄河上源的玛曲(意为“孔雀河”)一带,有扎陵湖、鄂陵湖等数量众多的水泊和海子,在阳光照耀下金光耀眼,如同孔雀开屏美丽壮观,清澈无比,清澈得叫人无法把它与这泥沙翻卷的黄河联系在一起。
九曲十八弯的黄河流经大半个中国,而兰州是坐落在黄河上的唯一一座城市。在“兰州水车园”内,我见到了古老的大水车,我是怀着一种敬畏虔诚的心情看它的,它让我无法平视。木制的水车轱辘被黄河水浸染成褐
版权声明:本文由3000ok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nanyangjinxu.com/html/sanwen/x84iio8s7t13t.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