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造林

老人造林

暂缺小说2026-01-19 02:29:56
老人叫林作园,今年80岁高龄,山东人,原乌市南山矿区新华书店经理。1992年,他在原乌市南山矿区新华书店经理任上离休,老伴王晓明随后也退休了,上级书店在乌鲁木齐市中心闹市区的南门附近给他们分了一套房子
老人叫林作园,今年80岁高龄,山东人,原乌市南山矿区新华书店经理。1992年,他在原乌市南山矿区新华书店经理任上离休,老伴王晓明随后也退休了,上级书店在乌鲁木齐市中心闹市区的南门附近给他们分了一套房子,让他们颐养天年。但他却和老伴一直居住在地处天山深处阿拉沟河边,和老伴用退休金营造书店之家——新华公园。
退休后,他看到阿拉沟河边有块荒地约五、六十亩,觉得非常诱人,他试探着对老伴说:“我想办个公园。”他绘声绘色地说起自己的设想:要在那块地方栽多少树;什么树栽多少,干多少年争取完成等等。老伴很惊讶,也很伤心。心想:怪不得老家伙磨磨蹭蹭不愿到乌市居住,原来是为了这个!
此后,他打报告给当时的乌鲁木齐市南山矿区政府,申请承包建林,自负盈亏,建成后交公。
一年冬天,他冻得耳朵流水,脚趾头也冻烂了几个。那天,一位媒体记者来采访他。晚上九点多了还不见人,就纳闷儿:星期天他能上哪儿?邻居说:“他哪有星期天,准是又到公园劳动去了。”记者一直等到晚上十点多钟,他才带着满身泥土回来了。他对记者说,老感到时间不够用。所以每天早早起床,吃点东西上公园。晚上,还要看看书写点东西。父亲说一定要建成这个公园,要不,遗憾!
在克拉玛依工作的儿子回来看望他,他把儿子赶到公园劳动。儿子一干就是二十多天。他高兴坏了,对儿子说:“你也调过来吧,咱们一起干。”儿子哭笑不得,“您别弄错,我干上几天是可怜您,想让您少干点儿!”
苦干十年,新华公园建起来了。他和老伴精心栽种的白杨、泡桐、芙蓉、济南大明湖垂柳等名贵树种葱郁宜人。园艺区的核桃、木瓜、樱桃、无花果、李子等数十种果树也长势喜人,生机勃勃,然而,1996年一场罕见的特大洪水将这一切一冲而光。
那天,他蹒蹒跚跚来到河边。通向公园的桥已无踪影,洪水打着滚儿猛兽般左冲右突,他十年心血顷刻间化为乌有……他的心感到很痛苦。南山矿区领导听说后,翻山越岭探望他,临别时问他有什么要求,他蹦出一句话:“在我有生之年,我还要造个新华公园!”
他在南山特大洪水中因受了伤,在乌鲁木齐市治伤期间,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委托自治区绿化委员会主任来慰问他老人家,并动员他在乌市任自治区绿化委员会顾问,他婉言谢绝了,另外市上还有几个单位聘用他,他也都一一谢绝了。
森林公园被洪水冲毁后,他和老伴又开始建新华公园,布线、规划、搬石、填砂,正规化建设,一行行、一排排树栽的整整齐齐,现在里外、周围已经绿树成荫,整整3万平方,3万多株树,其中有1000多株果树。目前,新华公园已初具规模,树木蓊郁,果实累累,满园飘香,景色宜人,凡是来园参观者赞不绝口。
新华公园距市中心250公里之外的深山,人烟稀少生活清苦,终年陪伴他的只有高山流水,他却怡然自得,他把深山视为世外桃源,其乐无穷。
在新华公园入口处立一块牌子,上书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前堂。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晨兴理荒秽,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乌鲁木齐市新华书店经理介绍说:“林作园是建国前参加新华书店的老书店,他淡泊名利,爱岗敬业,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图书发行事业。离休后不去城市安度晚年,甘愿在山沟为国植树造林和创建书店之家——新华公园,这种爱店如家、奉献社会的崇高精神是我们新华书店人的楷模!”
他已是八十高龄的老翁,问他下一个目标干什么?他写了《八十杼怀》:
老夫喜造荒山林,片片绿色夕照明。
它日驾鹤向西去,留下青山荫后人。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