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先生
王先生是我邻居,听老人们说,他祖父是清末的秀才,父亲教私塾的先生,因此自小就读了很多老书,解放初期,他在本家祠堂继承父业,后来一直在村小教书。或许大家源于对他和他家族的尊重,几十年来几乎没有人叫他做老
王先生是我邻居,听老人们说,他祖父是清末的秀才,父亲教私塾的先生,因此自小就读了很多老书,解放初期,他在本家祠堂继承父业,后来一直在村小教书。或许大家源于对他和他家族的尊重,几十年来几乎没有人叫他做老师,“王先”成了他特定的称谓!王先的博学那是无庸置疑的,小时候,当夜幕降临时,孩子们特喜欢和爸妈一道带着小板凳去他家里,听他说“三国”讲“水浒”,那些狐狸鬼怪在他口里讲出来仅还有几分可爱呢!村里人结婚要写个对联起个号大多要找他的,而且他喜欢用男女双方的名字作对联,谁家新媳妇叫什么大伙儿一眼就知。
王先教书的严厉也是出了名的。谁家孩子想逃学或不做作业,只要大人说一句“王先来了”立刻奏效。他教过我四年级的语文,印象中他读书的声音特好听,忽高忽低,哀婉深沉,还配合着摇头晃脑,陶醉极了的。即使那些口号式的课文他读起来也一咏三叹,我们习惯的喊出那些文字时,他总尴尬的一笑,“对,你们喊的有革命气势,我读的不好。”他上课讲台上一定有把长长的戒尺,谁背不了课文或写错了字,那是要挨打的,直打得小手通红眼泪弯弯求饶才罢休,末了嗓门大着的嚷道“这把尺打过你老子,今天打了你这闺儿子,回去告诉你妈,杀只老母鸡给我下酒!”那时候我读书极用心,惟恐有一丝疏漏,挨了打不说,还要搭上一只老母鸡可就惨呢!
王先在村里极受人尊重,但也闹出过笑话了的,而且是毁灭了他光辉前程的黑色幽默。58年的时候,文化人并不多,组织上需要选择一部分教师做干部去,王先是内定人之一,上面的人说听他讲节课后再宣布。那天他上的识字课,课上的很顺利,最后教的是“缺”字,事后他都直骂他那狗日的婆娘,唠叨了一夜家里没有粮食了,娃们要挨饿了,王先在注了拼音讲了写法后领读,娃儿们声音洪亮的随着他读了三遍,领导就拂袖而去了,“缺,缺粮的缺”成了他一辈子的笑谈。
87年,年逾50的他作为民办教师被精简回家了。我同情的问过他,以后就再没有机会了吗?他笑呵呵的说“没坐牢就是便宜我了,还想做国家人呀!”他说的是66年的事,上面的干部来到学校,宣布停课闹革命,他十分不满的质问“学堂是教娃儿们读书的,闹啥子革命?”这在当时可是地道的反革命言论了,好在他也是贫苦出身,才作为人民内部矛盾处理了。
不做老师了的王先依然做着文化人的事儿,起初是那些草台戏班子请他修改剧本,后来,“打丧鼓”(追念亡者的一中说唱艺术)的艺人们又请他写唱词,他的《十月怀胎》《我哭我父》令唱者泪眼婆娑,闻者泣不成声,成为怀念先人的经典曲目。让他老年再次声名大震也带来丰厚收入的应该是吟诵悼词。人们生活富足后,先人去世总怀恋不已,在出殡之时回故先人表达感恩之情在所难免,王先深厚的古文功底,写祭文的轻车熟路,诵读时的哀怨悲绝,自然叫孝男孝女们感激涕零,也乐得自掏腰包。
而今,已颐养天年的王先依然十分关注学校的事儿,时不时和我说起现在的教育,说大学高收费他厉声斥责,讲乡村教师收入他痛心疾首,谈现在孩子难教,动不动就告老师,他凄然无声,论城里教师补课收钱他斥之以鼻,摇头成了他和我聊天时的习惯动作。末了,就放开嗓子诵读起自祭文,不时斟酌某个字眼和某处的读法来,直闹的悲从心来时才肯离去,而且仿佛叮嘱,要我一定为他诵读祭文的!
王先,一个没上教师花名册的师者!
版权声明:本文由3000ok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nanyangjinxu.com/html/zawen/x5iu65i7u01h1.html
上一篇:杂忆皮鞋
下一篇:灾难当头,超女快男躲哪去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