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真情和哲思观照世界的精神高地
——武建华《七情》诗集印象(代序)“读史使人明志,读诗使人灵秀”。是诗歌的魅力或是我对诗歌的爱好所致,在繁忙的工作中我总要挤时间阅读一些诗歌,我觉得这是人生最有趣和最有意义的事情。这些年,因为工作关系
——武建华《七情》诗集印象(代序)“读史使人明志,读诗使人灵秀”。是诗歌的魅力或是我对诗歌的爱好所致,在繁忙的工作中我总要挤时间阅读一些诗歌,我觉得这是人生最有趣和最有意义的事情。
这些年,因为工作关系,我曾几次到方城采访,结识了方城县委宣传部负责外宣工作的武建华。得知他是一位坚守20多年的业余文学爱好者、创作者。记得我最先读到的是他2008年出版的文学作品集《天镜》。书中许多作品至今让我记忆犹新。比如后来入选《当代文学选萃》中的《白蝴蝶,白蝴蝶》的诗,写的是众多诗人已写腻了的老题材“冬雪”,但他一首诗没有一个“雪”字,却写出了“冬雪”的新的精神光芒:“白蝴蝶,白蝴蝶/用生命孕育生命,用一生引领春天。”这让我不禁联想到了英国诗人雪莱《西风颂》中的诗句:“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还让我联想到了战争年代那些为实现革命理想而捐躯的人们……
最近,武建华电话告知他要出版诗集,要我帮助给诗集命个名字。他把已命好的几个书名及作品一同传给了我。我作为第一读者,认真地拜读了他的诗集作品。并帮助选定了《七情》这个书名。这部约200多首的诗歌选集,已足以反映出武建华的诗歌创作面貌,同时,也彰显出了一个诗人的精神追求、情感表达和思想光芒。读他的《七情》诗集,像步入了一方用真情和哲思开掘世界的精神高地。掩卷常思,不禁想谈谈我的读后浅见,不知当否,愿与读者同仁共切磋。
我认为,武建华的《七情》诗集有以下四个特色:
爱心作犁,开掘万物,表达人间普通生活情感
“用饱含着爱心的诗人眼光,洞察世界万物,然后以诗作创造和表达;换句话说,把世界万物作为题材,以诗歌形式予以展现”,这也许是诗歌领域在创作上的难题和倡导。一个诗人,不管用何物做标本,只要是用诗表达,定会溶注内心的情感,同时,有着潜入心灵深处的体悟生命的真谛,从而表达出人间共有的普通的真情和爱意。武建华用诗歌表达宇宙万事万物,用七种情感将诗集划分归类为七个集子:即亲情集、乡情集、民情集、风情集、思情集、爱情集、诗情集。诗人“代自序”《走在情感的世界里》说到七个自然段即为“七情集”中的小引言,从这些小引言中,就不难发现作者的确是在“把万物囊为诗歌之中”,“隔着挚爱的泪光观世界,表达人间普通生活情感”的创作主旨。
武建华在一篇创作谈中写道:“我要用我的笔,流出感动的泪、悲悯的泪、同情的泪、感恩的泪、警觉的泪……”“亲情集”表达了对父亲、母亲、舅舅等的亲人情;“乡情集”表达了对村庄、泥土、叔伯的故乡情;“民情集”表达了对城市、民工、地震、救援的民众情;“风情集”表达了对大地、月光、风雨等大自然的热爱情;“思情集”表达了对世间万事万物的诗思情……从“爱情集”中《回眸》、《距离》等诗作里,不难发现诗人诉诸于爱情的真挚感。在“诗情集”里《诗歌是绽放在语言顶巅的艺术花瓣》中写道:“诗歌题材像地震和风暴一样冲击着诗人,让诗人流泪、痛心,让诗人跌倒,甚至受伤;然后,诗人以火山一样的喷发,海啸一样地冲击和推动:真情、想像和思向……”
在诗人眼里,“人民是太阳,诗歌是阳光中的风、玫瑰和疤痛。”(见《阳光下的诗行》)
他在诗歌《我为什么总满眼泪水》中写道:
“我为什么总满眼泪水/这个世界总牵动着我的某根神经/让我激动,让我奔跑或呐喊……/我的泪流于爱,流于远方/流于躬腰父亲的背影,白发母亲的守望……/流于树木为何那么高大/大地突出的根/流于高大的永远站立/倒下的又重新站起/……这正如光芒/那些穿透云雾和黑暗的光芒/最为闪亮……”
诗人艾青《我爱这土地》中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另一位诗人写道:“铁的快,犁透漫长的时间/使朴素的铁与真理结合/土地变得深邃。”武建华的泪光同样源于大地、源于人类,源于爱……他要表达的是代表着大众的普通的生活情感。
聆听世界,命名存在,观照社会、关注民生、贴近生活,表达悲悯情怀和向上向善向美的精神指向
诗人与一般的人区别在于:他们对人间的美好丑恶和人生的基本问题更敏感,更执著地聆听和探寻人类本真的存在,一般人往往缺乏伟大的胸怀拥抱广大的世界,他们的思想与灵魂不能同时与人性和神性对话,实现对实在生活世界的超越,而诗人则置身于世俗生活之中又面向“神性”站出自身……没有劳动生活就没有《诗经》,尤其是《国风》完全是为来自民间的自由而歌唱,是底层人民劳动和生活中情感声音的倾诉。从杜甫的《茅屋被秋风所破歌》到郭沫若的《地球,我的母亲》,从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到昌耀的《慈航》,无不是诗人通过对社会现状、民意民情的描绘,表达出对社会民生的观照,对假恶丑的鞭鞑和对真善美的倡导和追求……
饱满诗意缘自诗人的悲悯情怀,浓郁诗情源于诗人的忧伤情愫,民生观照来自诗人的善意爱心。武建华从中国诗歌遗产中汲取营养,保持着一种强有力的对社会生活、民生民意的观照力度。一些诗人惯常在“小众化”(小我)的幽径中行走,武建华跨入表现“大众化”的广阔视野,实现了诗歌面向基层和原野的真诚表达。这一点在其“亲情集”、“乡情集”与“民情集”中尤为凸显。“乡情集”中的《躺在街角过夜的人》、《拉耘锄的人》、《庄稼人》、“民情集”中的《绽放在都江堰上的生命之花》(汶川地震),《不倒的玉树》等等,这些诗中,并不是对社会民情、民生热点、人间烟火的白描和图解,而是借助于现实存在表达诗意,以达到高远境界、阔达胸怀和生命意义的创造性展现,以实现悲悯情怀、向上向善向美的心意表达和超越现象的诗意提升。请看:
——对劳动者的讴歌和敬仰:“一株走动的树,收获的季节才开花/走了几十年的山路,最终也未走出山林/你的墓碑长成了参天青松,万木时时举目瞻仰……”(《护林人》)“你在城市的角落里坐着/……你用带伤的手,修补着伤口/你用完美的心,制作着完美。”(《修鞋人》)
——对乞丐的同情和怜悯:“夜幕吞掉了这个躺在银行屋檐下过夜的人/一声喷嚏在秋风中尖叫,穿过月光、灯光和行人/钻进
版权声明:本文由3000ok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nanyangjinxu.com/html/zawen/x66uu7u551ymf.html
上一篇:文章读罢婉然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