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的审美形态

当代文学的审美形态

抽象思维杂文2025-09-17 09:23:58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转型,中国当代文学出现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变化。就文学的创作而言,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时代,也是挑战与应战的双向交流,中国当代文学呈现出了从一元化向多元化的文学。宽容开放的文学观念和审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转型,中国当代文学出现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变化。就文学的创作而言,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时代,也是挑战与应战的双向交流,中国当代文学呈现出了从一元化向多元化的文学。宽容开放的文学观念和审美取向成为大多数文艺工作者的共识,相对宽松的外部文化氛围提供了新的想象力和更大的自由度。题材与主题的多元化、表现方式与审美风格的多样化的时代已初步来临。文学往往反映社会,小说的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显示了文学独特的审美形态。曾极力推荐韩寒等年轻作家,倡导青春小说,被媒体称为“青春文学之父”的作家曹文轩,其文学审美形态独具一格。
一、“水”是永恒的题材与主题
水,是流动的。你看着它,会有一种生命感。那时的河流,在你的眼中是大地上的枝枝杈杈的血脉,流水之音,就是你在深夜之时所听到的脉搏之声。河流给人一种生气与神气,你会从河流这里得到启示。流动在形态上也是让人感到愉悦的。这种形态应是其他许多事物或行为的形态,就如曹文轩的作品,文字如水,流动的温婉;小说如河,流动的细腻。如水流动的小说感觉上是非常的惬意,而水的流动还是神秘的,因为你不清楚它流向何方,白天黑夜,它都在流动,流动就是一切。《天瓢》就是这样一部以“水”贯穿全部的小说,整部小说以二十几场不同的雨,给读者独特的感受。
书中几十种雨收集了天下所有的雨,像海绵一样吸收了所有雨的精华。雨,有神性的共存,对大自然的崇拜,无处不在,笼罩覆盖生活的全部。雨,更有着不一样的审美功能。对水的应用,象征着强烈的情感灌溉和生命的灌溉。是那么充盈丰满,爱情的河水贯穿始终,不断地清洗污浊,清晰作品、人物,对当代文学是个清洗,也是创造。
春风化雨。把现实的历史、大的历史事件做技术上的处理。不是现实主义,大雨磅礴,润物细无声,大与小的结合,把政治、历史化为人性的良知。各自盘旋、落下、消失,诗化和雨的人格化,都体现了独特的审美形态。
二、童年的视角
曹文轩的小说是纯净的诗意的理想。短片故事纯净,情节呈现单线发展;长篇故事较为复杂,情节出现复线式或者循环地向前发展,人物大多趋于多维空间。但总的来说,在他的作品里所表现的都是一个梦想的空间。
《草房子》是曹文轩的一部讲究品位的少年长篇小说,是一个美好的、令人向往的所在。作品中,桑桑六年难忘的小学生活,所经历,所目睹的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感动人心的故事:少男少女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不幸少年与厄运相拼的悲怆与优雅,残疾男孩对尊严的执着坚守,垂暮老人在最后一瞬间所闪耀的人性的光彩,在体验死亡中对生命的深切而优美的领悟,大人们之间扑朔迷离且又充满诗情画意的感情纠葛···贩氛庵挚此破匠J翟虿⒉患虻サ纳睿空娴墓适拢行矶嗝6踩梦颐窍肫鹄寺⑽萝啊⒁T叮倘缤啊?
清新典雅的文字,富有诗意的故事叙述。童年的顽皮淘气,异想天开像一张优美的画卷慢慢地展开,是人生感悟和浓浓的怀旧情结酿制的美感。
三、古典家园的终点与现代主义的存在
曹文轩选择了将成长一族作为小说的中心人物,更有利于表现人在各种命运的考验下的人性的复杂性。因为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一切都是变数。这些人物一方面是古典精神的寄寓,另一方面也是一个现代主义的存在,这是曹文轩将古典家园作为小说的终点的表现。
曹文轩从不轻易乐观,相反,他的永恒的古典家园时刻笼罩着无法摆脱的悲剧感。《根鸟》就是这种具有经典意味的古典美学空间也弥漫着现代的荒谬感。
一个14岁的少年,根鸟,一段充满种种诱惑与荆棘而坎坷的寻梦之路,而梦的最终,根鸟并没有见到紫烟姑娘的面。从一开始,这个拯救紫烟姑娘的悲壮行为就只是一个包含着现代荒谬成分的梦。可见,曹文轩痴迷于古典的梦幻,但他也依然像坚守着永恒的古典记忆一样,坚守着一个现代人必须要承受的理性判断。所以,《根鸟》逐梦至深渊或山巅,不是为了欣赏或坐忘潺潺的流水或飘逸的云烟,而是为了直视生命的尴尬与苦难。这成为了现代人生命哲学的经典,是曹文轩文学审美的生命哲学的深刻体现。
四、偏至的美学原则
曹文轩的作品中,最不缺乏的就是对美的感受。在《蔷薇谷》中有一句话“美让绝望者重新升起希望”。这个世界,如果连美都显得空白,那么还有什么东西才有力量?一个再深刻的思想都有可能变为常识,但只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衰老的,那就是美。
“雨”是生命之美,《天瓢》是独特的美,是生命和自然几近柔情的肃穆和崇拜。纯粹的美就是永恒,而对美的感受,陶醉是最好的状态。《天瓢》更让人陶醉的是自己所熟悉的亲切的童年、身体、和田园。陶醉作为美的一种接受状态,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抑或在提升情感的健康程度上,都会对生命产生依赖,特别是大善若水、用爱抚摸自己的陶醉,更使人的心态平和、目光宁静、志向高远。美的震撼是那种隐隐的、绵绵的、昏昏沉沉好多天突然发现自己已经爱上一个人的感觉,而这感觉是:爱比恨更伟大。在曹文轩的文学观念中,美是极致,美是他苦苦追求的永恒。
五、成长小说中少年的流浪意识
流浪是体悟人生、面对社会然后识其真面目的一种方式,也是因为文化的衰竭与断裂所产生的无根感。曹文轩在其成长小说的创作中对少年萌生流浪意识的原因进行了递进式的抽象思考。
曹文轩说:“当下中国,浪漫主义一脉的文字几乎荡然无存,而成长中的少年其天性就是倾向浪漫的。”又说:“流浪是浪漫主义的大情趣。”这暗示着:少年成长必然要经历流浪。少年的流浪历程在《根鸟》中得以完全体现。
曹文轩有独特的审美原则:向上、飞翔、穿越诗性、适度忧伤等。其形成的独特的文学审美观,写作的纬度,是其当下文字里所不具有的。现代形态的文学是功德无量的,因为它使我们发现了很多古典形态的文学所忽略的,而生活实际存在的重要方面。曹文轩穿越古典而达到现代高度的纬度是对思想的无极致的追求。是当代文学中独具一格的审美形态。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