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园暴力浅议
时下,我们经常会看到诸如这样的新闻:某某学校一女生遭多名女生狂殴一小时;某某女生遭校园暴力,被脱掉裤子;某某学生被同学刺死,等等。这些新闻频频在人眼前闪现,让人颇感痛心。回想自己从上小学到大学毕业的求
时下,我们经常会看到诸如这样的新闻:某某学校一女生遭多名女生狂殴一小时;某某女生遭校园暴力,被脱掉裤子;某某学生被同学刺死,等等。这些新闻频频在人眼前闪现,让人颇感痛心。回想自己从上小学到大学毕业的求学路程,身边的校园暴力事件可以不夸张地说,几乎是耳闻目睹,司空见惯。那些所谓的“混混学生”,“摆场子”打群架、殴打敲诈弱小学生,其暴力之凶残,场面之血腥,令人惊叹。
按常理来说,学生应该是一个相对单纯好管理的群体,暴力应该远离他们,可事实上,校园暴力这些年来,就从未停止过,如今,居然演变到女生也参与校园暴力,而且手段之狠毒并不亚于某些男生,这实在是让人无法接受。
校园暴力这些年来为何屡禁不止,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其一、与教育体制的某些弊端有关。这些年,很多学校仍旧唯分数是命,以学生学习成绩为标准将学生人为地划分等级,刻意培养所谓的“英才班”、“培优班”、“京华班”等学习成绩优异者,那些学习成绩相对较差者则被划到普通班。所谓的差等生因其年龄较小,思想相对不成熟,面对这种露骨的优劣等级划分,心中难免会产生不平等、被歧视、被抛弃的感觉,久而久之就会自暴自弃,落入所谓“混混学生”的群体。有的甚至因为出于对所谓好学生的妒忌,产生仇视和“看不惯”的心理,找茬子以暴力报复这些所谓的好学生。
其二、与部分学校疏于管理有关。少数学校,在学生管理上虽然制定了不少制度,但因为落实不够,监管不到位,给校园暴力留下了空挡和空间。笔者求学多年,对此也有切身的感受。笔者一些所谓的“混混”同学,他们的很多暴力就是发生在学生寝室这个狭小的空间,特别是象“摆场子”、打群架之类的暴力事件,他们往往会筹划较长时间,如果学校老师平时多深入学生寝室,多与学生交流、沟通,很多苗头性的暴力事件其实是可以避免的。而正是因为学校的疏忽,很多苗头性的矛盾最后演变成血腥暴力,难以收拾。
其三、与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缺乏或不当有关。很多学校,往往将主要的精力放在抓学生的学习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往往容易忽视,有些学校即便抓了,也都是一些空洞的大道理式的灌输教育,达不到教育的应有效果。教书育人,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教学原理,作为学校,既要教学生学好文化知识,也要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从心理上、生理上健康成长,这是每个学校义不容辞的职责。如果学校忽视了学生的思想教育,只会让更多潜在的矛盾和不稳定因素演变为校园暴力,而这并不是学生、家长、社会、政府所愿看到的。
其四、与学生固有的年龄特性和思想特性有关。学生由于年龄较轻、思想相对不够成熟、精力相对旺盛、容易冲动、容易禁不起诱惑、容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等特性的存在,在学校和家长教育、引导不够,监护不力时,往往很容易因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演变为校园暴力。少数学生由于思想观、世界观、价值观不成熟,喜欢模仿影视片的黑社会及社会上所谓的“黑老大”,在学校以暴力充当“黑老大”,而且不仅不以此为耻,反以此为荣,觉得很“带意思”,很“有味”、很酷。当然,这些不良现象,同样需要教育引导。
其五、与家长监管教育不够有关。部分家长,因种种原因,将学生送到学校就万事大吉,认为对学生的教育是学校的事,不用自己操心,没有认识到家庭教育也是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认识到在培育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上,家庭有学校难以替代的优势和便利,家长的疏忽教育,自然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不良影响。
其六、与社会、政府对校园暴力重视不够有关。很多社会和政府人士认为,校园暴力虽然存在,但也只是学校的一点不和谐因素,不足挂齿,只要学校自身加以重视,解决好就可以了。由于社会和政府重视不够,在学校和社会就很难形成以暴力为耻的和谐文化,很难对校园暴力产生应有的震慑力。对此问题同样不可忽视。
其七、与少数新闻媒介的片面报道有关。少数新闻媒介一味追求新闻效应,片面追求“眼球”效果,过多、过度、过滥地报道校园暴力甚至是血腥暴力事件,让少数缺乏认知力的学生误以为校园暴力广泛存在,即便自己参与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甚至模仿新闻报道情节,制造新的校园暴力。
当然,产生校园暴力的原因五花八门,还有很多,这里,笔者只是列举了比较常见、不容忽视的原因。如何更好地遏制校园暴力、铲除校园暴力产生的“温床”,笔者认为,今后,学校、家长、社会和政府应该齐心协力,从以下几点着手:改革现有教育体制的弊端,在文化知识和思想品德的教育上对每一个学生都要一视同仁,营造公平学习,共同进步的氛围,力争不让一名学生掉队;高度重视对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培养,构建契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性的思想教育体系,以全面、系统的思想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地全面发展;学校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教育管理制度,转变作风,深入学生,积极发现矛盾和问题,并解决在萌芽状态;家长要高度重视对学生思想品质的教育,身先示范,耐心细致,教会学生做人;社会和政府要大力营造和弘扬和谐校园文化,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和法制教育,对校园暴力事件该谴责的要谴责,该依法处理的要严格依法处理,努力树立校园暴力可耻,团结互助为荣的校园文化;新闻媒介不能只为追求新闻效应,对校园暴力事件一报了之,应开辟相应专栏,引导学生、学校、家长和社会在制止校园暴力,塑造和谐校园文化上下功夫。
版权声明:本文由3000ok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nanyangjinxu.com/html/zawen/x84os6io8t1fh.html
上一篇:大宋王朝的风风雨雨(六十四)
下一篇:需要怎样的修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