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文化建设中的低谷思考

公路文化建设中的低谷思考

周谱杂文2025-07-23 17:53:58
在世界文化的大海中,中国汉文化犹如滔滔长江,辉煌而永存。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各行各业也必然存在着各具特色的行业文化,如“解放军文化”、“油田文化”、“铁路文化”等等;我们公路职工在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公路建
在世界文化的大海中,中国汉文化犹如滔滔长江,辉煌而永存。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各行各业也必然存在着各具特色的行业文化,如“解放军文化”、“油田文化”、“铁路文化”等等;我们公路职工在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公路建设中,创造公路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公路精神财富,这两者的洪流形成了社会主义的公路文化。公路文化自然存在于社会主义文化之中,从大的方面讲,离不开世界文化和汉文化这个大海洋、大江河之总汇,从小的方面讲,离不开公路职工常年累月在公路建设、养护、管理等一系列具有公路特色的实践活动中。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四大中指出:“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这个指示,既是我国“科教兴国”的战略布署,也是我们公路文化建设的指路明灯。“油田文化”在六十年代就产生了以“王铁人”为代表的光荣创业史,为祖国、为人民立下了丰功伟绩。其它各行各业都有着辉煌而各具特色的巨大成就。我们公路职工,几十年来,上高山,入沙漠,也谱写了一篇篇壮丽的公路创业史。进入九十年代后,公路职工更是扬眉吐气,建成了一条又一条高速公路,筑起了一座又一座大桥彩虹,一位位英雄模范人物相继站出,成为我们公路文化的夺目鲜花,令人振奋。然而,在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由于历史上诸多条件的限制,我们公路文化建设的步伐还不够快,即公路职工的整体素质,距离时代的要求还存在着差距:一是职工队伍整体文化素质偏低,二是科技素质偏低。从不少县、市公路部门的统计中,我们可以看到初中以下文化水平的职工占全体职工的比例还高达70%以上,这是摆在我们面前极须重视的重大课题。
邓小平同志告诉我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当今世界,大至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要想成为科技、经济强国或企业,那么它首先应当是而且必须是一个专利大国或企业。我们公路文化的建设,同样离不开科学技术,离不开技术专利。大家所知,正是可口可乐、万宝路、柯达、日立、奔驰、皮尔卡丹、人头马这些国际名牌商品,把美、日、法、德等国家推上了经济强国的宝座。一个国家是如此,一个企业也同样是如此。实力雄厚的日立、松下、丰田、索尼、福特等大公司,莫不是专利大企业。日立公司每年发明的专利就有1万多件。专利,是保护一个国家或企业科技、经济竞争优势的一种有效手段,没有专利的保护,即使他们在高新技术的研制开发方面一直遥遥领先,也会很快从科技、经济大国大企业的宝座上摔下来。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世界市场的走向,是各国关税以及非关税壁垒要不断拆除,形成自由贸易的世界统一大市场。专利的重要性会愈来愈突出,愈来愈为世人所认识。但中国专利市场,当前很不乐观,外国名牌长躯直入,国内名牌纷纷落马,原因何在呢?原因就在于大家的知识产权意识还处于昏睡状态。据有关资料统计:70%以上的国有大中型企业、95%以上小型企业没有专利申请——公路部门几乎还是空白。今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特别栏目:“生死攸关话名牌”,以形象的实例和专家学者、企业家的真知灼见、切肤之痛警示国人;民族工业确实处在危急的时候。纵观世界公路发展史——公路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每一阶段,每一次飞跃,无不包含着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从远古的土层路、砖石路到近代的沥青路、高等级水泥路,皆是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我们社会主义的公路建设史,每一次大的飞跃,也无不是积极开发和推广应用公路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发展史。如近十年来,各地公路部门研究开发并推广应用的“阳离子乳化沥青试验推广技术”、“远红外加热沥青技术”等等都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典型范例。但若与其它行业和发达国家公路建设中的科技水平相比,我们的科技力量和科技专利意识显然处于落伍状态。甚至在公路干部队伍中,具有强烈科技专利意识的比例也是很低的。干部尚且如此,职工队伍又如何呢?尽管在我们写的不少论文、报告总结中,列举了许许多多技术骨干培训班,多少多少函大、电大成人职工有了文凭,但这其中有多少是真才实学的结晶呢?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科学技术落后的地区和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偏低就会越来越使公路各级党委感到头疼。如不采取重大举措,加强我们公路文化建设的强度和力度,一些县、市公路部门的“铁饭碗”迟早有一天早晨会变成“木饭碗”、“泥饭碗”。本文所言绝不是危言耸听,实在是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长远观点来分析当前公路文化建设势在必行的一种趋势,谁走在前面,谁行动得早,谁就会掌握主动权,谁就会加速公路文化的建设,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