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诗读罢常沉吟
经常有些诗友把诗发在网上给我欣赏,自以为是好诗。初看,感觉甚好,不管在平仄韵律上还是起承转合上都没有问题;细读,里面却找不出多少值得玩味的东西。它们大多缺乏诗的深度和新意,有的甚至是些押韵的文字,除了
经常有些诗友把诗发在网上给我欣赏,自以为是好诗。初看,感觉甚好,不管在平仄韵律上还是起承转合上都没有问题;细读,里面却找不出多少值得玩味的东西。它们大多缺乏诗的深度和新意,有的甚至是些押韵的文字,除了表达特定的想法外,再找不到半点诗意。真正的好诗,不单有诗的节奏、平仄和韵律,更要看有不有诗的内核。诗的内核取决于作者对事物的认知,而认知的不同又映衬出诗中情感的真假、构思的巧拙、立意的高低、境界的深浅等情况。这些,都是决定好诗的重要因素。在《唐诗三百首》中,许多人读过李白的《静夜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从平仄规律的角度上严格地讲,不算一首真正的律诗;可历经千年,读到的人没有谁说它不是好诗。大家看重的不是诗中的格律,而是它的那份情感。再如医书上的《汤头歌》,读起来琅琅上口,也很讲究诗的平仄韵律,可里面只是一些药物名字的串连,而没有发现其它的新意,这样的歌谣自然没有谁说是诗?
这次《天光峰》诗社准备出刊,特邀我参加他们的编审活动,我对《天光峰》的办刊理念提了些想法,不料我的想法与他们的思路不谋而合,诗家风采栏目便在大家的支持下应运而生。旨在让《天光峰》有限的资源集中推介出一二个人的精品力作,推出他们的作品的同时,也是让他们的作品更好地宣扬《天光峰》。由此,我在清样里比较系统地读到叔叔的几十首诗,中间有些诗让我的眼睛为之一亮,不由拍手称快:“好诗,好诗”。是他的诗促使我自告奋勇为他着笔,冲动过后又深感力不从心,唯恐他的诗非我笔力所能及而误导了人家,更怕招来夜郎自大之嫌,然话已出口,只好忐忑而为之。
有人说过,写好一首诗就要有个好的题材。好题材不一定要有大的背景,平平淡淡的生活同样能写出好诗,就看诗人能不能从平常的生活中捕捉到一些看似平常而又非同平常的诗句。他的《苎麻粥》,就是个很典型的例子。“煮得暗香三五家,枯薪土灶火生花。竹筒引水锅台转,舂米提篮摘苎麻。”这近似陶渊明式的田园生活,让渴望悠闲自在的城里人读起来,更是别有一番风味。恬淡的诗风、纯朴的情感,或多或少给读者增添了几丝向望。可惜读到这样的诗的机会愈来愈少,或许有些人对此不肖一顾,或许有些人想写又难深入其中。一个人要想在平淡的生活中找出一些诗意的东西,就不得不去好好地学会品味生活,生活是写出好诗的必不可少的条件。现在借助他的诗,粗略地阐述我一些对好诗的看法。
好的诗,首先要有个好的切入口。构思的路子对了,写起来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叔叔他善于观察身边发生的事物,并能从中发现一些特有的诗质。如他的诗《台南湖南同乡会会庆》:
根系湖湘意自真,历经卅载播芳尘。
天涯万里乡心近,一朵奇葩两岸春。
从同根相连中捕捉了一些与之相近的意象和物象,并通过它们更真实地吐出了自己的心声。这些看似写事,却在写人。诗中一些愿景,也给了读者一片美好的天空;读之,倍感亲切自然,更是一番享受。
好的诗,要有真切的情感。用情愈真,感触愈深。这样才更容易拨动读者的心弦。有人说过“诗乃心语,情乃诗魂”。情感是诗歌创作的动力,而文字只是情感的一种宣泄形式。有了感情,才容易触景生情,写出感人的句子。如他的《回村偶感》:
露润花心吐玉莹,山阿处处闹嘤嘤
打工陪读抛荒去,不听当年弄竹声。
回到老家的他,已听不到了当年弄竹声。“弄竹声”这种微妙的声音,却在他心里潜移默化,且触及到了他心灵的深处,随之有股真切的情流出笔端,生发出出人意料的情感和诗的氛围,使之顺理成章地成了一首令人深思的好诗。
好的诗,要有好的意象。好的意象不是简单的物景,往往出自丰富的想象。要是没有想象的空间,诗人就无法展开想象的翅膀。而想象,又大多缘于诗人对生活的感观。如他的《上水故居》:
松风幽宅近,故土一情牵。
白瀑悬明镜,尖坡笼淡烟。
潜泉敲韵雅,花鸟送春先。
磴入云中路,竹摇屋上天。
运公临此境,踏屐赋名篇。
“白瀑悬明镜,尖坡笼淡烟”和“磴入云中路,竹摇屋上天”在诗里就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两组意象,像两幅风景秀丽的山水画呈现在读者面前。叔叔他善于从习常生活中捕捉到一些特征性感受,让人读之有种如临云山云海的感觉。特别在用词上,一‘笼’一‘摇’已把这里的风景刻划得入神入化。要没有云的陪衬,就算深入深山老林,不一定能捕捉到这么好的意象。
好的诗,还要出新。出新,来自新的生活、新的语言、新的认知、新的情感、新的境界……因此,更深层次地挖掘“言前人之所未言,发前人之所未发”,并能在读者中产生共鸣,成了每个诗人对诗的向望。像他的读颜鲁公《大唐中兴颂》之所以能出新,是因为他深研了书法几十年,对每笔每划都带有一份情感,才会对产生一些独到的感想。如“字外出力中藏棱,气势开合护坝堰”、“点如坠石悬云中,横则排山奡河颤。钩连巨锁挂金钩,捺拉硬弩绷弦箭。疑为项羽披盔甲,骤闻樊哙排突战。”、“纵横有象严森森,低回蕴藉天章绚”这样的诗句,要是对书法没有深研,就很难品出个中的意味,更莫说写了。
再如他的词《唐多令·捕鼠》:
钩夹屡空装,药投总不尝。咬钻贪、竟日猖狂。狡狯欺人凭洞穴,闻顿足,退门墙。家小共登场,手中棒乃枪。杀声惊,逃窜仓惶。移柜翻床追不舍,量鼠辈,哪方藏。
他通过一连串的动作,对捕鼠有了新的理解、新的感受;也读者带来了一种新鲜感。
当然,如果语言拖沓、毫无条理,即使思
版权声明:本文由3000ok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nanyangjinxu.com/html/zawen/xu8ii88do003y.html
上一篇:伪生态建设盛行缘于虚政绩考核
下一篇:抵制“日货”莫如抵制“国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