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雪很大

那年,雪很大

公执散文2025-05-05 22:19:34
夜色挤压着松嫩大平原,漫天的大雪纷纷扬扬地从天而降。村庄里灯火星星点点地眨着眼睛。几声狗叫后,村庄变得更加沉寂。这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的一个冬天。吃罢晚饭后,全家人像往常一样,守着墙上悬挂的广播匣子
夜色挤压着松嫩大平原,漫天的大雪纷纷扬扬地从天而降。村庄里灯火星星点点地眨着眼睛。几声狗叫后,村庄变得更加沉寂。
这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的一个冬天。吃罢晚饭后,全家人像往常一样,守着墙上悬挂的广播匣子,唠着闲嗑,准备继续收听每晚定时播放的长篇小说《战地红缨》。这时,随着一阵银铃般的笑声,会唱二人转的张彩娥走了进来。母亲连忙站起身来,热情地将她让到了炕沿前坐下。
张彩娥家和我家同在一个生产队。她一人好几个衔儿,既是生产队的妇女队长,大队里的民兵连副队长,又因擅长演唱,成为公社业余文工团里少有的年轻女演员。张彩娥虽身材俊秀,容貌端庄,却很有一股子泼辣劲儿。她要厉害起来,真是六亲不认。在生产管理上,没有她不敢训、不敢管的。就连队长老海叔都让她三分。厉害归厉害,村里很多人又都很喜欢她。因为,她演唱的二人转,是那样的好听,那样的顺耳,演到了生活的本质上,唱到了人们的心里边。一家好女百家求。什么公社革委会副主任的公子,什么退伍军人,什么民办教师,等等,都希望能和张彩娥结成婚配。全公社的媒人几乎把张彩娥家的门槛给踢破了。张彩娥父母对有几个提亲的也很中意,苦口婆心、百般磨牙,劝张彩娥不要眼眶子高,挑花眼了,可张彩娥就是不答应。谁也不知道她要找什么样儿、什么条件的对象。她和我母亲是好姐妹,没事的时候,总喜欢过来和母亲嘁嘁喳喳唠些我们小孩子们听不懂的嗑儿。自打看过电影《渡江侦察记》后,我总觉得张彩娥特像《渡江侦察记》里年轻的女游击队长。大雪一下,公社要求各大队组织群众秧歌队,准备业余文工团表演节目。张彩娥这次找母亲,就是想请母亲帮她参谋参谋今年唱什么二人转好。
那时,二人转还不能大张旗鼓地进行表演,只能羞羞答答地作为一种小节目进行低调演出。但是,越是低调,群众还越是喜欢。虽然艺术性不够强,但当时的内容却绝对地健康,当然,它的政治性也很突出。就连服饰上,也都给人以严肃且大方的感觉。女的扮相一般是腰间系个小围裙,一副阿庆嫂打扮;男的头上都要扎个毛巾,一副武工队员打扮。男女演员手持着彩色扇子和花巾,在舞台上一来一往,演得投入,唱得陶醉。每年腊月到正月,村里群众最爱看的除了大秧歌外,就是张彩娥表演的二人转了。什么《夫妻干革命》啦,什么《张大妈擀面》啦,什么《生产队里斗批修》啦,这些脍炙人口的二人转都是由张彩娥创作和表演出来的。张彩娥唱雨有雨,唱风有风。不仅扮相好,声音也格外甜润。那时候,村里有一句话,叫“有了粘豆包,肚子不怕饿;看了二人转,身体不怕累”。只要她一上台,保准把台下男女老幼的目光吸引住。尤其是一些年轻小伙子,一听说有张彩娥表演的二人转,都放下手中的活儿,争先恐后地跑到演出场地,一个劲儿地往前挤,看得如饥似渴,看得垂涎欲滴。二人转,万人转。为了不使资产阶级腐朽思想侵蚀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捍卫红色的文化阵地,让毛泽东思想代代相传,让无产阶级文化走进千家万户生根开花,对业余文工团的每一次演出,公社都通过音响设备和广播喇叭进行现场实况转播,把节目传送到各村各户,以便家喻户晓,尽人皆知。祖父对神话了的无产阶级文化艺术不以为然,倒是觉得二人转很好听,胜过过年时吃的大米饭,头疼时服用的镇痛片。所以,只要一有二人转实况转播,祖父就让祖母陪着他坐到炕上,一同欣赏、品味、哼唱,如痴如醉,忘记了时间,忘记了一切。
第一场雪下来了,张彩娥还没敲定今年唱些什么。母亲试探说:“要不,你还唱去年的吧,我看《夫妻干革命》不错,大家挺喜欢的。”张彩娥脸一红,嗔怪道:“嫂子,人家还没成婚呢,总唱那个不好。”母亲恍然大悟:“也是,一个姑娘家家的,唱那个也不是个事儿。”正说着,县里派驻公社的蹲点干部刘洪江携带着一身雪花闪了进来。刘洪江是县里的文化干部,20多岁,因来农村蹲点搞调查研究,所以人们背地里都称他为刘蹲点。考虑父亲是公社中心学校的语文老师,也算是文化人,公社就经常向我家派刘蹲点的饭。今天刘蹲点不是来吃派饭的,而是专门来向父亲请教一些词句的用法。见是刘蹲点,父亲眼睛一亮,感叹道:“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啊”。刘蹲点没听清,问父亲:“什么鞋?什么工夫?”父亲连忙请刘蹲点坐下。刘蹲点疑惑着还想继续问,却一眼看见了炕沿上坐着的张彩娥。父亲连忙给介绍,母亲打量了一下两眼放光的刘蹲点,又看了看已满脸绯红、不知所措的张彩娥,心想,也许二人转心本子有着落了。直到今天,我始终相信男女之的“一见钟情”是缘所致。即便是有缘无分,也毕竟还是一种“缘”。张彩娥和刘蹲点都显得有些矜持,站起身,相互礼貌地握了一下手,又各自坐了下来。
刘蹲点不愧是县里来的文化干部,很快就找到了话题。他见我们兄弟几个在围坐在小桌旁不时地注视着墙上的广播匣子,就故作知识渊博地说这墙上挂的广播匣子可不是什么普通的匣子,这可是革命人家的标志,是社会主义文化传播的新工具。我歪着头白了一眼刘蹲点,感觉刘蹲点是没话找话,就生气地说:“别吵吵,我们要听《战地红缨》了。”刘蹲点却不生气,反显得很大度,一面夸我人小志气大,一面偷偷地打量着张彩娥。母亲反应很快,连忙问刘蹲点:“刘同志,你对二人转熟悉吗?”一听说是二人转,表现欲极强的刘蹲点立马又来了精神,他口若悬河起来:“当然知道啦。二人转是我们东北的民间艺术,是广大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新渠道,是社会主义文化阵营里不可缺少的好武器。”说着说着,刘蹲点情不自禁地哼唱起来:“太阳一出哎照西山,生产队的社员们啊斗志坚那咦呼嗨”,好听不好听,专听头一声。张彩娥激动地站了起来,刚要接下句,却感觉彼此刚认识就去接唱不大妥当,何况是在别人家里,就赶忙坐了下来,脸却开始红了。母亲笑着连忙打圆场:“刘同志,彩娥是公社的文艺骨干,二人转唱得可好啦。你帮她出谋下,看她今年唱些什么好?”刘蹲点正求之不得,连忙爽快地点头答应,张彩娥低着头小声说:“人家明天就要新本子”,刘蹲点连忙说:“没问题,没问题,我一会儿回宿舍就写,明晚这个时候就把新本子给你送来。”
秧歌打底,百戏镶边。有着近三百年历史的二人转,已经成为一种以“说、唱、扮、舞、技”为主要特点的民间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