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午后凝想

秋日午后凝想

世典散文2025-05-23 00:14:07
十月了,秋还是猝不及防地到来了,柔和的阳光,一阵紧似乎一阵的风,使整个世界开始变得静谧而安详。在我的眼里,秋是忧郁的,最容易滋长愁绪的季节,正如这没有太阳,散着柔风的午后,让人不禁思绪万千。房间里只有
十月了,秋还是猝不及防地到来了,柔和的阳光,一阵紧似乎一阵的风,使整个世界开始变得静谧而安详。
在我的眼里,秋是忧郁的,最容易滋长愁绪的季节,正如这没有太阳,散着柔风的午后,让人不禁思绪万千。
房间里只有我一个人,我闭着眼睛躺在床上,手里握着上个月买的《南方人物周刊》,一本我最喜爱的杂志。在这之前,我刚刚读了里面的一篇题为《老式新派吴小姐——一台刚刚落幕的老上海滩新知识女性的人生大戏》的报道,心里怅怅的,报道中那个被誉为台湾汽车业界的“铁娘子”,裕隆企业集团总裁吴舜文在八月炎热的午后告别了人世,结束了她近一个世纪的传奇人生,我想,这样的报道不仅仅是为了怀念一位商业奇才,更多的是传达一种精神,让世人学习她,继承她,我很庆幸自己并没有在炎热的夏日的午后去读它,因为夏的隆重、热烈常常使人烦躁,让人无法静下心来沉淀出一些思想的精髓,而这个午后,却可以让我想得更远。
很多人说,人生其实就是一场戏,不管是华丽还是简朴,转身之后都将是孤独,这个孤独,让人想起了离别。
离别,在中国的词典里离开分别的意思,对于离别,我们常用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来搪塞心中的不舍与眷念,而离别的情景,离别了的人和事却是我们总要记忆和想起的。
特别是在这个寂静的秋的午后,夹杂着淡淡哀愁忆想更加透彻心扉。
我最能忆起的两次离别都是在盛夏的午后,一次是2004年9月初的午后,一个闷热的午后,送我到省城求学的父母短暂的停留后要回家时与我在校园里做的简单的离别,第一次离开家,第一次独自在外生活,父母有一百个不放心一千个不放心,他们千叮咛万嘱咐,眼里含着不舍的泪花,但我没有哭,尽管心里也是酸溜溜的,尽管这样的离别对我来说是那么的陌生,但我告诉自己,要勇敢的迎接新的生活。第二次的离别是在2006年6月的最后一天中午,那个中午酷热难挡,舍友们帮我提着大包小包的行李,汗流浃背的送我到省城的汽车站,那一天是我告别大学生活的日子,我们说好不哭的,但坐在去车站的车上,还是忍不住流下了眼泪,我们知道,浩瀚人生,相逢是缘,能成为知己是缘,今朝一别,大家各奔东西,不知何时才能再见了,所以,那年的夏天,我们最不想提起的是离别,最不想面对的也是离别,可是,时间一到,我们还是含泪相拥着互道珍重地离别……
在这个寂静的秋的午后,突然的想起了这些,心里的酸楚犹如当年。
这两次的离别都可以称得上是人生的重大转折点,成长的离别与成熟的离别,一前一后,首尾呼应,闪闪的泪光中构筑的是我们鲜亮的未来,然而,不知是上苍的有意安排还是造物者有心的馈赠,将这两次离别都安排在了盛夏,盛夏的热烈、嘈杂,只会让人一味的流汗,而那些哀哀的愁绪,很快就会跟汗会一样挥发在空气里。我常想,如果将这两次的离别时间挪到秋天,那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试想一下,在秋风瑟瑟的街头或是车站,一个个外出生活,独自闯荡的孩子从父母手中接过自己的行李包,看着父母踏上回家的路,他们是否会泪眼婆娑,也许会,也许不会,但我相信,那么些个多愁善感的孩子定会回到宿舍放下行李,然后独自走在街上,这样的街道背景应该是在午后或是在黄昏更或是在清晨,他们会一个人,只是一个人默默的行走,和这秋一起悄悄的滋长想家的情绪,而这样的情绪只会让他们更加忧郁。
但我很庆幸,没有,至少很少有这样的情景,等到秋天到来的时候,很多人已经重新结识了新的朋友,适应了新的生活,闲暇之余,与新朋友聊天,聊起从前,谈起过去,他们只会轻轻的皱眉,并不会有太久的感伤。
写到这里,心情顿时舒畅了许多,走到窗前,看到窗台上的石榴花又开了,火红火红的,天边又出现了一缕金黄色的阳光,一阵风吹过,竟然感到有点冷,又是一阵风过,杜鹃花上掉了不少黄叶,秋风瞬间把它们吹得很远很远,而我还立在窗前,看着这窗外的一切……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