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些记忆,不曾远去……
如今回想起来,与墨茗的相识的准确时间应该是在2006年首届网络文学经典文学朗诵总决赛之后。但到底是因什么事情于什么时间相熟起来的,我却是绞尽脑汁也记不起来的了。只记得是大赛之后,网络文学经典房间举办了
如今回想起来,与墨茗的相识的准确时间应该是在2006年首届网络文学经典文学朗诵总决赛之后。但到底是因什么事情于什么时间相熟起来的,我却是绞尽脑汁也记不起来的了。只记得是大赛之后,网络文学经典房间举办了一系列的《首届网络文学经典获奖作者个人作品系列朗诵晚会》,我承办导演的第二场晚会是原创诗歌一等奖得主堆雪原创作品朗诵晚会《倾诉》,记得那场晚会给砸给他的作品是堆雪的《放歌西北》,至今仍记得他一次又一次问我堆雪这首诗歌的创作环境与创作情感。而我,也只得应他的要求,把自己对这首诗歌的理解结合向堆雪请教后的结果全部告诉给他。
也就是这场晚会之后,与墨茗大哥的交流便多了起来,而正是这些近距离的交流,才让我从另一个层面见识到了他有别与网络任何一个人的那种“轴”劲儿。
也许,这便是一个长期从事艺术与创作的人与生俱来的特质吧?
与墨茗相熟起来后,虽然知道他比我年龄大,但从没有称呼过他大哥,一直是跟着宏军的称呼喊他老墨,对。一直是喊他老墨,墨墨。
但是,当得知他魂归天国的消息时,一直无法相信和接受这个事实,眼前更多地浮现出的,是被他赖着写字和改文章时的情形。写《香格里拉之恋》、写《金山战鼓》、改他写的《三叩母重恩》,改他发在红袖的作品……
记得那一天,我只是偶然和他说起来,我没有去过昆明,也不知道香格里拉是什么模样,为什么会让一批又一批的朝圣者奔向那里?他便把电脑里收藏的有关香格里拉的图片与文字资料一古脑儿的给我发了过来。
也就是从这些图片和文字中,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香格里拉,一方禅意与古老交织的静土。之后,我用了整整三个月的时间来消化和吸收这片人间净土的禅意与古老,又用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彻夜冥想,于是,在那段时间里,我所有的思维都围绕着香格里拉,一会儿是那里的雪山,一会儿是那里的酥油花。
于是,那些图片与资料在我心里立体起来,鲜活起来……
而我,也只是在他离去之后,才认真地聆听他读我们合作的这首《香格里拉之恋》,真有种物是人非的感觉。
我没有办法搁住记忆,也没有办法不去回忆。
也许,这就是我永远也无法在面对生死的时候,保持一种从容淡定的心态的缘故吧?
也许,更多的人会说:“网络只是用来玩的。”但这几年,网络教会了我很多,也给了我很多。网络,让我认识了一大批优秀的朋友,结识了一大批胜似血脉的兄弟姐妹。
与墨茗合写过这首《香格里拉之恋》后,和他就更加的熟悉起来。从他的声音到他的文字,从他的生活到他的喜好,知道的越多,就越加说话随意,就越加在想拖他出来聊天时,一种不加掩饰的任性与霸道。因此,当另一位也是在网络文学朗诵大赛中认识的朋友发来消息说他去了的时候,我有很长一段时间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好久好久,就真正地进入了发呆的状况。
我用常用的马甲挂在了新浪UC的网络文学经典语音视频聊天室。房间里,太多的人都在读着他的文字。小小的视频窗口上,反复地播放着他的生活照、剧照和一些记录着他生活经历的录像段子。而我,只是那样静静地坐着,尽管我知道房间里的视频是他的影像资料,但我的思绪,早已不知所往的游走……
那些记忆,其实没有远去。
当他把我写的《无声的震撼》制作成视频朗诵作品,发在有声播客网站,点击率超过3万的时候,半夜2点他硬是打电话把我从床上挖起来,让我上线打开网页看点击率,电话里他笑的声音就像个得了大奖的孩子。
因为他喜欢梁红玉,就非要我写一篇关于梁红玉的朗诵文章。他定的写作标准是:要有一种民族精神的亢奋,要体现这位巾帼英雄的豪气与风姿。因此,在《金山战鼓》没有截稿之前,我在聊天室都不敢和他照面,生怕他发消息让我交作业。而当我第一时间把稿子发给他的时候,他随手给我打过来一行字:他要《金山战鼓》的首读权。
是的,自我应苦咖啡之约写的《小城雨巷》被宏军抢先读了之后,墨茗就对这《金山战鼓》盯的死紧,他生怕一不小心,就丢了这篇文字的首读权。
后来,他曾经说过,要和我再合作一篇,再认真的合写一篇文字。但总是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错过了合作的机会。而我总是在想,会有机会的,反正大家都经常在网络相遇,只要机会合适,共同创作一篇作品,并非难事。而今,我知道,这是永远也不可能实现的约定了。
他也曾约我,只要有机会,我能够到昆明,他会放下手边的工作,陪我去看看我的香格里拉,看看我梦中的圣洁天堂。如今,香格里拉,就在那里。但,墨茗走了,那怕以后我有许多的机会,站在香格里拉那片人间的天堂,都不会有与我合写香格里拉人的同行。
几天了,我都有种莫名的痛楚,一种感同身受的心脏的压痛感。
一个因为文字和朗诵相熟起来的朋友去了,留存世间的是他呈现给观众们一部又一部记忆犹新的影视作品;
一个因为网络文学大赛相识相知的大哥去了,那些共同赏读诗文的点滴旧事皆在眼前。
在他离去之后,我才真正地坐下来,搜索有关他的网络痕迹。
当宏军告诉我,墨茗(段果)的工作单位云南民族电影制片厂领导通知:追悼会上他代表网络朋友向墨茗做最后的送别,在收集与整理墨茗留存在网络的全部作品时,看到我写的《无声的震撼》,点击与观看率竟然超过了10万次之多,真是任何文字也无法表达我当时的感受。
墨茗就那样猝然而去了,千里之外,忆及同著《香格里拉之恋》,旧景旧情历历在目,含泪书绝句一首,以文字为他送行。
故友魂飞再难寻,
怕看旧日和诗吟;
滇池竟失留君处,
禅意红尘泪怎禁。
——《七绝·挽故人》
后记:墨茗,本名段果,笔名逆风。2008年11月12日二十时逝世,终年五十五岁。他是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文学会会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著名电影编剧。他创作了《竹林隐士》、《枪口下的黑桃皇后》、《双头鹰之迷》、《天下第一剑》、《天湖女侠》、《奇情侠侣》、《莽女追魂》、《江湖八面风》、《风流乾隆》、《抗暴生死情》、《狂龙逞英豪》等数十部电影剧本,
版权声明:本文由3000ok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nanyangjinxu.com/html/sanwen/x8iid7i6stgyf.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