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几次住房乔迁
住房问题是咱老百姓的一件大事,虽说是按衣食住行的顺序住仅排在第三位,但住的问题也实在是必不可少。改革开放30年,我的住所经历了几次搬迁,从中可以折射出人民生活水平的巨大变化。1979年我刚考上高中,要
住房问题是咱老百姓的一件大事,虽说是按衣食住行的顺序住仅排在第三位,但住的问题也实在是必不可少。改革开放30年,我的住所经历了几次搬迁,从中可以折射出人民生活水平的巨大变化。1979年我刚考上高中,要到离家30公里远的安阳县一中去住校上学。那集体宿舍可不是我家的,可我毕竟拥有居住权,而且在里面一住就是四年。那时居住的是人家清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广西巡抚马丕瑶的马氏庄园,现在这地方是不让学生住了,改成了安阳县民俗博物院。要说居住在巡抚家应该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但那时我们的居住条件可真是艰苦。四、五十人一个大房间,在大屋子内垒成半米高的砖台子,上面铺上谷杆,就一排排地躺下来。没有公用的卫生间,取水倒水也不方便,弄得屋里到处是水,跳蚤很多,屋外浊气熏天。晚上汗臭、脚臭充斥于鼻,鼾声、梦呓声不绝于耳,只有学习困极了的时候,才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安然入睡。
1983年,我考上了河南财经学院,住上了崭新的学生宿舍楼,8个人一间,上下层的铁床,每个人还有一个小壁柜。我是农村来的孩子,行李少,壁柜虽小,用起来已绰绰有余,感到住宿条件一下子真是到了天堂。但实事求是地说,这种上下铺睡久了,也有一定的问题,有时上晚自习回来晚了,上下床一阵乱响,下铺的同学就有意见。还有的同学失恋了,躺在床上烙油饼似的,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觉,同室的人意见就更大了,“你丫还让不让人睡了,明天哥们给你介绍一个更好的行吗?”
1986年,我毕业分配来到了鹤壁,住的是单位的集体宿舍。开始时两人一间,后来没过多久自己要结婚,就硬是将同室的那哥们挤兑走了。但这种一间间的集体宿舍楼,没有单独厨房和卫生间,十多平方的房子放上一个双人床和几样简单的家具就给占满了,小煤球火炉要放到走廊里,每天做饭各家各户公开透明,彼此免费嗅闻别人家的美味,谁的厨艺低还真不敢到走廊里去露那一手,这样的住房一住又是四年。
1990年,我分到了一处两室一厅的房子,那时的住房面积和现在的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两室一厅,总共才30多平米,但有了单独的厨房和卫生间,感到前所未有的方便,所以非常满足,后来妻子怀孕,小女降生,母亲从老家赶过来与我们同住,都是在这套房子里。
1997年,我市在淇河岸边新建的开发区进入了建设热潮,单位在新区新建了办公楼、家属楼,装修之后,我的家也从老区搬到了新区,住进了100平方米的大房子里。刚住进去,自然是兴奋异常,居住也真是有点不习惯,看哪里都干净,下不了脚,走不成路;打扫卫生的工作量也忒大了,每天拖一遍地,就能累得多吃一个馒头;出出进进三个人各有各的房间,找人也不好找了,通知开饭也要逐个房间挨着叫人。时间长了,才体会到居住大房子的舒服,视野宽,心情好,各人睡觉互不影响,在看老区自己原来住过的房子,无论如何也住不下去了。
因此,要我说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别的不说,这住房变化就是最具代表性的,楼越盖越高,房子越来越大,装修越来越讲究,楼院间花草树木争奇斗艳,郁郁葱葱,环境也大为改观,居住在这样的房子内,托改革开放党的政策的福,心里别提有多舒坦了!
版权声明:本文由3000ok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nanyangjinxu.com/html/sanwen/xo858o57oh3f2.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