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西湖

春游西湖

颤笃簌散文2025-05-15 02:27:08
写下这个题目,笔端不免枯涩和凝重。余秋雨说,西湖的文章做得太多了,做的人中又大多是历代高手,做下去连自己也觉得愚蠢。毕竟,这方潋滟的波光里承载了太多的历史积淀,背负了太多的盛名和光芒。西湖已经成为了一
写下这个题目,笔端不免枯涩和凝重。余秋雨说,西湖的文章做得太多了,做的人中又大多是历代高手,做下去连自己也觉得愚蠢。
毕竟,这方潋滟的波光里承载了太多的历史积淀,背负了太多的盛名和光芒。西湖已经成为了一个过于惹眼的标题,以至于我们很难找到一个恰当的切入点来描摹它清丽飘逸背后的真实意义。前人之述备矣,任何关于西湖的文字,做下去,不仅愚蠢,还有些肤浅。
或许,西湖实际上只是一个让人魂牵梦萦的象征,无论你游得怎样仔细,都无法让它变得真切起来。“游览可以,贴近去却未免吃力。”西湖的美藏得太深,以一个游客的身份走马观花般去探看,是不可能看清楚它的绝世容颜的。游览的体验总是有限,无限的是千万年来凝结在它波光艳影深处厚重的人文情怀。这一池湖水承载的喜怒与哀乐,隽永与秀丽,一直都让所有的天下人枉自掬泪,空留嗟叹。本来,阳春三月的西湖,草长莺飞,柳绿花红,这烟湖山峦,幽草疏枝,塔影水榭,当然还有杭州的美人,无一不令人赏心悦目,往返流连。然而,当我一路风尘,走入这汪千媚百娇的湖水以后,心头却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如同一个饿极了的孩子突然间面对太多的食物,一下子既不知道该从何处下手。跟在摩肩接踵的游人后面,我就想,游客们的心态大抵应该和我一样,将要寻访的正是那个沉落在这浩淼烟波里的千年梦魇。
这梦太深沉,几乎成了镌刻在每个中国人心中永恒的期盼,期盼着有朝一日与它倾心的相逢。在无数个日思夜想之后,今天,我终于能够分开暄嚣的浮尘,开始一页页翻读它永恒的诗行。
脚下的苏堤、白堤,柳丝如荫,鸟鸣依稀。据说西湖原不叫西湖,在唐以前叫钱塘湖。到白居易出任杭州太守时,在湖东筑起白堤后,才把湖东以西称为西湖。杭州有幸,西湖有幸,先后迎来了两位千古文豪。西湖也因这两次前后呼应的任命而多了几份放达与轻灵。在浔阳江头弄湿了衣衫的白居易一走近西湖,便再也放不下那份空灵的牵挂,一呆就是三年。“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其实,最令他魂牵梦萦的还是西湖。“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250年后,苏东坡第一次来到西湖,做了三年通判,没什么案子可审,于是就荡舟,就啜茶,就吟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朦雨也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是的,西湖的确应该比作西子,这样才有女性味,并且美人味十足。西湖是一方古琴,适于弹奏,不宜高唱。西湖是一幅仕女画,适于描摹,不宜重彩。
然而,这一切并不是两位学士的特意安排。两位大诗人,不是为了风雅,也不是为了文化意义上的目的,纯粹为了解除当地人民的疾苦,兴修水利,浚湖筑堤,办了一件尽职的好事而已。可是历史却不因他们是否刻意而放弃对他们的眷恋,也正是诗人们旷达的胸怀才得以让自己游离于宦海沉浮之外。枕一湖烟波,携一身荷香,把诗意情怀放逐于山水,而使西湖有了它独有的盛大和灵性。
西湖是盛大的,盛大到了缥缈。沿着西湖走一圈,折三两柳丝,裹一份倦怠,我好像隐约听得见雷峰塔旷远的钟声,看得见苏小小和白娘子飘散的长裙,还有林和靖守望着暗香浮动的月影的姿态,岳飞骨子里家国情仇的豪迈。西湖是诗人灵动的符号,更是爱情故事的一个注解。这方清亮的湖水里撒下了太多红颜的泪水。“桃花流水,泠桥明月,依稀当年貌;纶巾青马,油壁香车,不复旧时颜。”掬一把清泪,献一瓣心香,西泠桥就这样一直把这凄美哀婉的爱情故事当作一个永远的祭奠。那个时代的苏小小是不幸的,但和她同样不幸的女子又何止苏小小一个?历史可以回溯,却不能重来。所幸的是,自尊自爱的苏小小不仅把一个凄美的故事留了下来,更让后来人得以聆听到她纵然红消玉殒,终留铮铮傲骨的千古绝响。
望着这片深情的湖水,我不知道,这碧空中传唱了千年的歌唱是否依然还是当年的韵律,地下玲珑的枯骨是否还有绮罗遮蔽她如雪的香肩。三月的阳光下,我站在历史的入口,想着她该是怎样的一个女子,用她的荣光和才艳,铸造了一曲渔歌唱晚般永远的神话。在另一个冰冷的世界里,那一杯红颜知己的薄酒到底吸了多少年?
好在故事把最美的一段留给了西湖。你看这柳浪,这荷香,人世间关于爱的故事一定会继续讲下去的。只是一个过于完美的结局总是难以让人这样魂牵梦萦,猝然遐想。就像梁山伯与祝英台在断桥边的分别,就像雷峰塔下白娘子和许仙的重逢,为什么非得是一段被撕碎的美丽才这是这样令人难忘呢?我知道,三载同窗,十八相送,早已化作了柳絮间飞舞的蝴蝶,然而,他们对爱的祝福却已悄悄在生长。他们来世的宿愿早已融进了这浩渺的烟雨湖波间。
我原本为着西湖的山水而来,却在不经意触摸到了她黯然神伤的一面。“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东坡也好,白居易也罢,正是西湖里太多的诗意情怀才使得来到这里的游客变得情有独钟起来。有人说,也许我们这个民族大多都是从西湖边出发的游客,太少的是鲁迅笔下的过客。过客们行色匆匆,衣衫破碎,如此急匆匆地赶路,也是要去寻找一个生命的湖泊吧。
即如此,就让我们这样坚定地走下去罢。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