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事闲来说明月
月,宇宙之精魂,星河之明珠,长宇之冰轮,尘寰之玉镜。自人类对月有了朦胧的认知,其好奇之心,千古以来挥之不去:明月何时有,把酒问青天!天上宫阙之晨昏,否与人间一样?蟾宫之丹桂,否逢秋应律淀放?月宫之姮娥
月,宇宙之精魂,星河之明珠,长宇之冰轮,尘寰之玉镜。自人类对月有了朦胧的认知,其好奇之心,千古以来挥之不去:明月何时有,把酒问青天!天上宫阙之晨昏,否与人间一样?蟾宫之丹桂,否逢秋应律淀放?月宫之姮娥,否夜夜起舞?于是,人们就有了嫦娥奔月之美丽动人传说,就有了见月思怀之爱恨,就有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寄托和追求………月为人们所爱,自然就赋予了众多的美称及雅号,且这些美称及雅号都有别样的诗情画意:夜光(战国人屈原:夜光何德,死则又育),白玉盘(唐人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飞镜(宋人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蟾宫(唐人许昼:应是蟾宫别有情,每逢秋半倍澄清),蟾盘(唐人曹松: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蟾光(明人童轩:吟倚南楼思爽然,蟾光飞上一轮圆),冰轮(宋人陆游:玉钩定谁挂,冰轮了无辙),玉轮(唐人李贺: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相逢桂香陌),玉镜(南宋人吴文英:老色频生玉镜尘),玉兔(南宋人:辛弃疾著意登楼瞻玉兔,何人张幕遮银阙)玉环(唐人:白居易落月治玉环),等等。此外月的美称与雅号还有:玉兔、素娥、玉蟾、桂魄、蟾蜍、顾兔、婵娟、玉弓、玉桂、玉盘、玉钩、冰镜、广寒宫、嫦娥、婵娟、玉羊、天镜、金镜、金鉴、玉镜、玉鉴、水镜、圆镜、宝鉴,月轮、琼轮、白轮、银轮、孤轮、圆轮、轮辉,玉盘、银盘、晶盘,清规,金丸、素丸、玉环、明弓、琼钩、银钩、玉帘钩、玉壶、玉碗、碧华、银苑、金饼……
为什么许多诗词称呼月多与“玉”有关呢?余以为一是以“玉”本身特性分不开;二是以玉的产地有关。《千字文》书中是这样说的:金生丽水,玉出昆冈。昆冈即昆仑山,而昆仑山古人一直视为是圣山,是神仙住的地方。玉由圣山产,自然在人们心中视为圣物了;而玉的特性又是一种晶莹的美石,人们往往用它来比喻洁白、美好,如称美貌为“玉颜”,称美酒为“玉液”,称美好声音为“玉音”,称物体优美为“玉体”。所以文人多用“玉”来代指月就不足为奇了。
月为人所爱,自然人的情感与月就永远是分不开的。古往今来,在诗人的笔下,作家的文中,没有月的润色,诗中文中就会显得特枯燥和青涩。随便翻阅,不管是古人的还是现代的,不管是豪放的还是婉约的,都有月之影月之迹月之情,留下了一首首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咏月吟月佳作绝唱,真有点今古佳文观止之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刘克庄《清平乐?风高浪快》,李白《静夜思》、《月下独酌》,朱自清《荷塘月色》,杜甫《月夜》,张九龄《望月怀远》,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但在众多的作品中,我以为吟月咏月寄情思怀的上乘佳作当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和苏轼的《水调歌头》了。诸君请看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全诗从起句“春江潮水连海平”,到“落月摇情满江树”结句,情如泉涌,笔如流云,起伏相呼,一气呵成,全诗无一字累赘,无一词多余,无一景枯燥。那描写花月春江绚烂之景,那描写人间的离别相思之情,那描写人月交融之情;无论近景远景,皆词精语美,情真意挚,细腻极致,联联如画,画镶联联,虽时空跨越了千年,然今人读后依情驰意翩,如临其境。
说月道月,不能不说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华民族一年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月儿圆。每年时当夏历八月十五日,暑溽、闷热、流火的夏季随着金风送爽,渐渐隐去了它的身影,随之替代的是金风送爽,玉露生凉,宇空明洁。中秋之夜,送目天宇,一轮素月当空,明河清澈,千里碧空一色,说不出的明净,道不完的皎洁——这便是中秋月了,正所谓:“月到中秋分外明”。试想,秋本就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季节,当对着那楚楚动人的绽放桂花,对着那摇曳的枝柯上流溢晶莹的温软月光,对着那淡淡月华中流泻的桂花浓郁芳香,对着那一道道人间绝美绝妙的美景,人谁不浮想联翩,谁不愿此景装饰梦境呢?
中秋节有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有丰富多彩的节俗活动,有众多的应节节物。然中秋节起于何时?据《中国风俗之迷》书中所辑汇的资料,现代民俗学界对中秋节形成的解释,大多认为中秋起源于先秦的“中秋迎寒”习俗,经两汉节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唐,之后沿袭至今。中秋节也叫月夕、月节,此外,据《细说中国节》一书介绍,中秋节也叫“端正月”,韩愈《和崔舍人咏月诗》云:“三秋端正月,今夜出东溟”。还有,中秋节也叫“果子节”,这是一个地域性很强的中秋别称,因为仲秋时节,适逢各种瓜果成熟上市,金黄红翠,流香溢彩,且民间中秋节又多以瓜果馈赠及供月的习俗。所以燕地人多称此日为“果子节”。当然,中秋还有一个比较普遍的别称——“团圆节”。
中秋之夜,少不了众多的丰富多彩节俗活动。如拜月、玩月。拜月与玩月,两者性质是不同的,虽两者于中秋之夜是同存的,但拜是信仰,是一种礼拜月亮的习俗,而玩则是娱乐,是人们追求的高雅怡情。拜月也叫祭月、供月、礼月等,玩月则是赏月、咏月、望月、弄月等。这些习俗,于唐开元天宝年间已蔚成大观,后世相承不绝,且盛行不衰。到清代,拜月依然成为一项国家祀典,《帝京岁时纪胜》说:“至于先丁后社,享祭报功,众祀秋成,西郊夕月,乃国家明禋之大典也。”拜月玩月,成就了唐诗宋词的辉煌,交相辉映。诸君如对诗词有爱好的话,信手翻阅,就不难发现唐代吟月诗众,宋人咏月词多。
心中有月,彼感温馨;笔下有月,彼有灵犀;诗中有月,彼有情愫。今时明月照古人,古时明月照来者。有人说:月圆是画,月缺是诗。在我看来,不管月盈月亏、阴晴圆缺,它始终是美丽的。古往今来诗人或画家的笔下,吟月之诗,描月之画,都是最灵动、最有情愫的诗章和画卷。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圆月与柳丝相映的幽境,构成了一幅绵绵情意的画境。“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张泌)”此联虽短短十四字,却曲折委婉,情真意真,含蓄深厚,相思之情,深镶字字。“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轼)”“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李白)”诸君如细细品读后,就可发现张若虚、苏轼和李白三人,对月举杯,情融于景,奇
版权声明:本文由3000ok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nanyangjinxu.com/html/sanwen/xuou5o48500f3.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