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之恕人

企业管理之恕人

燠日杂文2025-05-26 23:08:29
子贡问孔子有没有终身奉行的道义时,孔子的答案是“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渊源千年,流芳百世,孔子之后的古人和今人无不对此句参研考究,躬身行之,左右相谈。仅此几字便成了中国古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子贡问孔子有没有终身奉行的道义时,孔子的答案是“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渊源千年,流芳百世,孔子之后的古人和今人无不对此句参研考究,躬身行之,左右相谈。仅此几字便成了中国古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历史长河中沉浮,跌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对恕道的解释,也是对仁道的解释。其意简单:自己不想要的也不要强加给别人;其又深远难解,关键是‘恕’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说话之难远不如行为之难。于是数不清的仁人学士以身殉道,力求使人人得此意而践行恕道,许多自以为对“恕道”参研透彻的人,孜孜不倦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却常常把“己所欲”施于人,殊不知他们对孔子的“恕”只理解了一半。
能想到自己不喜欢的不要加给别人固然不错,但以为自己喜欢的就可以加给别人同样不可取。原因很简单,别人不是你,自己不喜欢的别人可能也不喜欢,给了他自然不合适;自己喜欢的别人也不一定喜欢,所以也不能给别人。然而中国人似乎太专于孔子的恕道,而忘了孔子的道也在不断的拓展,升华。他们往往以“出于好意”、“善心”、“这是我喜欢的好东西”作掩饰,把自己喜欢的施给别人,心里还乐滋滋的以为别人和自己一样高兴。而不知道别人拿了自己施舍得东西后哭笑不得,甚至埋怨愤懑,徒增麻烦。就像一个逢天灾的农夫得到国王的恩施是一个漂亮得女人一样;或者是一个需要胃肠溃烂的病人得到别人食物得资助。
正所谓“以善心行事,为小善;知彼行善事,大善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能算作小善,如果同时践行“己所欲,勿施于人”才是大善。如果我们能做到自己不想要得不要强加给别人,也就能够做到自己不想要得也不要强加给别人,也不难做到别人想要的施给别人。
无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还是“己所欲,勿施于人”,都是要求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从自己的利与害想到对别人的利与害,多替别人着想,从而做到不要把“己所欲,己所不欲”强加给别人。既然如此,那什么才是可以施给别人的呢?研究恕道的人慢慢的得出另一个结论,即“他所欲,施于人”,别人想要的,就可以施给他们。“他所欲”就不一定是“己所欲”,“他所欲”也并非“己所不欲”,“他所欲”也应该施于他,就像天灾的农夫想要的是衣服和食物,胃肠溃烂得需要的是治疗,如果有人满足他们的要求,那怎么不是比“己所欲,施于人”更好的事情呢?只有满足“他所欲”才能得到他的认可,才能说你施舍的是正确的。当我们知道“己所不欲和己所欲”也是“他所欲”时,那同样可以施舍给别人。
联想到我们现在的企业经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勿施于人;他所欲,施于人”仍然非常的实用。现代企业经营理念是以市场,顾客为导向的,这正是应用了“他所欲”的恕道,他正是市场和顾客;企业是由员工为主体的,员工所欲便是“他所欲”;企业和外部打交道是要遵循社会道德与法律的,道德与法律便是他;企业生存和发展要求的是产品的更新和思维的跟进,创新和提高便是他。他所欲引导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经营成败,大凡以他所欲为导向的企业都能健康的成长。
企业没有考虑的,不想考虑的不一定是顾客,市场没有考虑的;企业想要的,认为对的也不一定是员工认为正确的;企业遵循的规则也不一定都是完全符合道德法律的;企业付出的各种努力也不一定是有利于企业自身创新的。都不一定做到“他所欲,施于人”,有时候只想到该生产多少产品,忘记了考虑产品是否有市场,是否符合顾客胃口;有时出台了一些本已想改善员工福利的政策,结果却是背道而驰,怨声载道;有时站在社会的角度想多尽一些责任,却又遭致道德和法律的批判;有时苦心经营的百年企业一夜倒塌,往往是没有跟上社会的发展,没有创新。企业如果多去研究孔子的恕道,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勿施于人;他所欲,施于人”的道义,然后去努力实践,就可能在满足他所欲之后得到己所欲。
“恕”道之难,远非企业一时半刻能够做好的,只有先了解别人非自己,他欲不同于己欲,而后不断的满足他所欲,才有可能“得道成仙”。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