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山乡间年俗掠影

凤山乡间年俗掠影

详许散文2025-05-03 06:15:35
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就是春节了,广西凤山乡下的人们不但重视过年,更注重过年的习俗。因为过年是新的一年的开始,万事投顺,合乎中华民族的趋向心理。乡民们在除夕那天要做斋粑,然后上香,把做好的斋粑先让祖宗吃,
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就是春节了,广西凤山乡下的人们不但重视过年,更注重过年的习俗。因为过年是新的一年的开始,万事投顺,合乎中华民族的趋向心理。
乡民们在除夕那天要做斋粑,然后上香,把做好的斋粑先让祖宗吃,祖宗吃完了才到家人吃。老人说:“如果家人先吃,是对祖宗的不尊重,这样祖宗会不快,我们常会生病。这是祖宗们一直流传至今的。”这是老人用这种方式来教育我们要孝敬先人,吃木耳要记得篼。就这样我们就一直不敢先吃,等到上香去烧了一半,我们才敢吃斋粑。
除夕每家都要有人值夜班,负责把自家火盆的炭烧旺,预示来年财兴道旺。
除夕年初一交界时辰,当家的要放鞭炮,说这样才能驱邪避鬼,家中平安无事;清晨,值夜班的人要把全家人都叫醒,说是大年初一睡懒觉,来年一家人懒到头;起床后念书的孩子要到河边去喝清水,用清水洗脸,这样他们才会心明眼亮,来年学习成绩定会优异;男孩还要去爬芭蕉树,说爬得越搞,就会长的更高一些。初一这天,家里是不许人碰剪刀,说是会剪掉好运或容易出现血灾;不能用嘴吹火,说是来年庄稼容易被风吹伏;不能把衣服等服饰晒到阳台上,也不许小孩子到阳台玩耍,说是家里的小鸡容易遭老鹰叼走;初一到初三是不能扫地的,说是扫地会将家里的钱财扫地出门,因此,家里的老人见到调皮的孩子拿扫把扫地总会斥责他;女孩子不能去别人家,说女孩子去了哪家,那家就会做事不顺利,经济搞不上来等等。
到了中午,就要拿木棍去打那些果树,这样树会结果得比较好,虫也很少去咬那些果实。然后,全家会聚一堂吃午饭。家里最有权威的人首先夹菜,按长幼顺序分发。第二轮后可以自由动筷了。吃饭时是可以畅所欲言的,聊的话可以是国家大事,也可以是邻里间的传闻。家中成年的男子还要互相敬酒。有客人到时,家人一边,客人一边,相互间有兴致就行酒令、划拳。小辈吃好要收拾自个的饭碗,向的长辈说“慢吃”。家里的神台上的右角会放着长辈给的压岁钱。孩子要出门去玩需要钱,就自个儿到神台去取。
晚上不得早睡,要坐到凌晨三点钟才能睡。如果先睡了,那年的米就没有好收成:要么就被风吹翻、要么就被虫咬死。
除此之外,有的地方大年初一规矩更严格。如:
第一,鸡鸣三声必须得起床,起床的第一件事,不是搞个人卫生,而是到水龙头喝三口冷水,边喝还要边默念老人教的几句“魔语”,说是抢喝新一年的源头水,事事第一顺。
第二,是用脚后跟踢房柱。先憋气,分别对着柱子踢三下,听奶奶说这样做脚才不会长得太长。
第三,处理个人卫生时,禁止梳头、禁止拿剪、禁止使用针。理由是防止今年内有头发飘到饭菜里,不吉利。
第四,五花八门的菜式一一摆在老祖宗的香火台前,作为子孙的要进香、倒酒、点烟。一柱香过了之后,才轮到子孙吃。吃完早饭,每个未满16岁的孩子都能从老人手中接过一个个红鸡蛋。但必须把它带在身边,等到晚上才可以享受。
第五,手中提着守旧老人发的绳子、鸡笼、猪笼向河边进攻,去寻找所谓的牛、马、猪、鸡的命根——石头。在回家的路上还得说回家咯、回家咯。
过了春节,出嫁的女子会携孩子回家看望娘家人。正如歌里唱的“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怀里抱着个胖娃娃……”父母会做好一桌家里最丰盛的菜等着孩子的归来。这些日子,你会看到上了年纪的父母在村口盼着他们离家远嫁的孩子尽快回来。不只有回娘家的,还有出门访友、走亲戚的。家家户户,热闹极了。
这里过年的规矩是繁琐一些,但它本身就存在着一种文化底蕴。它在无形中教育人,尤其是小孩向真、向善、向美,体现了图平安、图吉利、图和谐的广泛心理。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