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达图啊!哈达图
哈达图是我第二故乡。我在这块土地上生活工作了四十多个年头,足迹遍布这里的山川沟洼,在千家吃过饭,与万人交朋友。我在这里放飞梦想,书写着人生事业的成败荣辱,经历了人间的悲欢离合。我把汗水、泪水撒落在泥土
哈达图是我第二故乡。我在这块土地上生活工作了四十多个年头,足迹遍布这里的山川沟洼,在千家吃过饭,与万人交朋友。我在这里放飞梦想,书写着人生事业的成败荣辱,经历了人间的悲欢离合。我把汗水、泪水撒落在泥土里,浇灌希望的种子,开辟经营绿色田园,迎来一个又一个金色的秋天,收入了或多或少的果实,丰富充实了人生岁月。哈达图啊!你是养育我的热土;你是我成长奋斗的广阔天地;你是我一展身手的人生大舞台;你是我探求生物奥秘,培育新良种的试验基地;你是我的精神家园,灵魂的归宿。我是三进三出哈达图。
1961年,城镇压缩人口,我与母亲和弟弟从卓资山镇搬迁到哈达图东房子村。那正是国家低标准困难时期,家家艰难,人人挨饿。我们这些城里来的人实际上是从农民可怜的饭碗里来分食,但是纯朴善良的农民没有丝毫歧视排斥我们,他们挤出住房让我们居住,分文不收住房费。当时生产队里开办公共大食堂,全队人打饭吃,我们每顿饭打回甜菜叶煮的稀汤菜,一小块蒸莜面,虽然饭菜少得仅能勉强维持生命,但分配的公平,作为外乡人,能得到一视同仁的对待,我们心存感激。公共大食堂在全国农民们的一片反对声中终于解散了,可每人分回几十斤粮食怎么能度过饥荒呢?是村民领我们拔野菜,捋草籽,捡地里遗留下的麦穗,刨土里漏捡的山药,甚至把山药蔓、胡麻杆都磨成面吃,千方百计寻找代食品充饥,度过了那个极为困苦的年代。我还清楚地记得,我与房东的孩子大虎、二虎一起割狗尾巴草,捋野燕麦穗子的过程。玉喜叔叔帮我们担水,二女婶婶教我妈淘炒莜麦,加工粮食。我母亲虽然不大会干农活,但在队里劳动也挣同样的妇女工分。我对低标准时期艰难困苦生活记忆刻骨铭心,但同时勤劳善良的农民也使我永世不能忘怀。是哈达图的乡亲们帮助我家度过那个困难年代。这段农村困苦生活对我志向选择和性格的形成影响很大,我性格犟似乎就是在这种苦难中孕育成形的。多少年我一直坚持说真话,办实事,敢“犯上作乱”,为此吃过许多苦头,但终不思改过,因为我忘不了低标准时代的那种饥饿的感觉,本能地厌恶放大跃进式的假大空卫星。
小时候在农村度过的岁月,也养成了我浓厚的农民情节,习惯以农民的角度看问题,同情热爱农民朋友,崇尚纯朴自然,厌恶矫揉造作,生活中农民习气重,很土气。我一贯反对一些所谓的社会精英人士胡说农民品质低下。是的,在某些方面农民是有麻木、冷淡、自私、眼光短浅、欠缺文明礼貌的表现,比如在赈灾捐款中数量少。但那只是外在的表现。日寇侵入中华,农民很少有人上街游行示威反对,但中国抗日战争获胜主要依靠的是农民。建国以后,农民慷慨地多次接纳了城市里的下放人口,如各种政治运动中的下放人士,几千万下乡知识青年。新时期改革开放,也是由农民首先发轫。农民像泥土一样朴实无华,而正是泥土中蕴藏着伟大的力量,造就了蓬勃兴旺的绿色世界。
1965年我家由哈达图东房子村又搬回了卓资山镇。
1970年,我知识青年插队下乡第二次来到了哈达图公社庆福店村。这个小村离公社所在地仅有二里地。
坦率地说,我是万般不情愿地再次来到农村,因为我太知道在农村生活的苦难,但这是时代命运的安排,由不得我。当时的国家形势和我的家庭成分——地主出身的出身,使我一来到哈达图,就王八吃秤砣——铁了心,有了在农村过一辈子的思想准备。我也不忍心像别的下乡青年,从父母家里要钱补贴生活,经济上拖累父母,自己必须在农村自给自足,自力更生地生活。我像农村青年一样铺倒身子干农活,并且很快学会了全套农活,连摇耧播种,扬场颠簸技术活也会干。同时我还尝试用新思想改造农村,用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力,改变农业落后面貌。我无法改变当农民的命运,可有希望通过奋斗,使我和村里的农民生活变得好一点。所谓的新思想就是农业学大寨;就是:“堵不住资本主义的路,迈不开社会主义的步”。我是以真诚的态度投身村里的农村学大寨。我是村里的政治辅导员,每星期一三五日子的晚上,队里组织政治学习,由我来进行辅导。我们这种学习不光是念报纸,而是在学习中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对社员的一些言行进行批评,有目的地往学大寨的道上引领。我深深体会到,话语权那可是一个了不起权力,控制着村里社员的思想行为。同时我带头大干,三九寒天也不回城,住在没有火炉的冰屋里,夜里地下的尿桶都能结成冰。每天带领青年突击队开山取石,修河坝,两手皲裂的血肉模糊。应当说我们生产队学大寨是真诚的,在实际行动中是真正大干的,也取得了一些成效,比如修建了梯田,整修了河坝,等。但是随着学大寨运动的深入发展,我才逐步认识到学大寨实质上是一种文革极左的东西,大寨艰苦奋斗的精神永远值得的肯定,但是这种精神被引导到极左路线上,对农村、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如不计成本盲目大干,不顾条件所限,好大喜功地上马大型水利工程,把集体经济的家底折腾光了。现在我们还能看到乌兰察布大地上到处都有建起的扬水站、渡槽工程,这些水利工程绝大多数建成以来就没有投入使用过,白白浪费了财力、劳力。大寨式的大队核算,破坏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人民公社体制结构;大寨式的评分记工,破坏了按劳取酬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特别是上级领导以革命的名义剥夺了农民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农民在地里种什么庄稼也得按上级下达的计划执行,不能因时、因地制宜种庄稼。即使农业丰收打的粮食再多,农民也无权多分,够不够三百六口粮标准。所以后来农村实行包产到户改革,那是事物发展的必然逻辑,农村再那样搞下去,必然要面临破产的边缘。我想从政治方面入手,学大寨改变农村面貌的努力注定不会有啥好结果。这段经历,我写在《青春祭》小说里。用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力的尝试倒是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我从县里引种的白欧柔小麦良种,麦穗大得出奇,引起村人的关注,也使我认识到科技是能够改变农业生产的重要力量。
我在哈达图知青下乡,奉献了青春激情,挥洒了劳动汗水,对社员群众中的一些反对学大寨的言行勇敢地作了斗争,向一个虚幻的革命理想而努力奋斗。可是收获得却多是痛苦、教训、迷茫,自己甚至有南辕北辙的感觉。农村出路在哪里,至今都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哈达图的农民是宽厚大度、
版权声明:本文由3000ok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nanyangjinxu.com/html/sanwen/x5o48565711hf.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