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碑前的断想(三):关于死亡

丰碑前的断想(三):关于死亡

屯塞杂文2025-06-30 17:45:13
托尔斯泰:人害怕死亡是因为了解自己的罪恶。人愈是过着精神的生活,对死亡的恐惧愈少。对重视精神的人而言,死亡意味着将性灵从身体释放出来。这样的人了解,他经历过的事物不会遭到摧毁。如果诚如苏格拉底所说,死
托尔斯泰:

人害怕死亡是因为了解自己的罪恶。

人愈是过着精神的生活,对死亡的恐惧愈少。对重视精神的人而言,死亡意味着将性灵从身体释放出来。这样的人了解,他经历过的事物不会遭到摧毁。

如果诚如苏格拉底所说,死亡是我们睡眠时所处状态的永久延伸,我们都知道这种状态,也知道没有什么可怕。如果又如很多人所想象,死亡是转往更佳的生命阶段,那么死亡更不是件坏事,而是一大恩赐。

~~~~~~~~~~~~~~~~~~~~~~~~~~~~~~~~~~~~~~~~~~~~~~~~~~~~~~~~~~~~~~~~~~~~~~~~~~~
死亡,就是失去生命,没有别的意义,别将这一概念玩得那么复杂。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生命都只有一次,既不能再生也没有来世。谁不热爱自己的生命?谁又不害怕死亡?“害怕死亡是因为了解自己的罪恶”,这只是某种宗教信仰的说法,对于信徒大概尚能接受,可对于信仰其他东西的人而言,恐怕就不那么合适了。它不可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比如,一个是罪大恶极的无赖,一个是忠厚老实的良民,而死亡之对于他们,没有丝毫差别。死亡就是死亡,就是结束生命,就是一了百了。死亡不能把任何人怎么样。或许,那罪大恶极的无赖本身就是个亡命之徒,根本就不害怕死亡;而那忠厚老实的良民因性格使然却天生对死亡心存恐惧。这种可能是完全存在的。倘若硬要说死亡对于不同的人有什么差别的话,那就只有凭借精神世界的某种信仰来说事了。托翁正是在这上头做文章的,其目的大概也是为了推销他的理论和主义。
试问,难道人死了之后真的能够去到另一个世界?那个世界真的有天堂和地狱之分?倘若真的如此,那将没有一个人能够进到天堂去!道理非常简单:在这个世界上,谁没有宗教所称的“罪恶”?
于是乎,宗教有了兜售其理论的市场:主是仁慈的,他宽恕所有人的罪恶。只要你皈依宗教,虔诚地相信上帝,相信我主,他就会慷慨地赦免你的罪恶,发放进入天堂的通行证!如此便宜实惠的买卖,你还不快快地信教而犹豫什么呢?殊不知,唯物主义者是断然不会相信这一套的。而对于那些信教的人,真正能够相信这套“理论”的又会占到多少呢?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到科学技术空前发达的二十一世纪,举不胜举的科技成果已将宇宙、天体、生命、人生、死亡……等等领域的奥秘揭示得异乎寻常的清楚,又还会有多少人会不珍惜眼前的现实而去相信那虚幻的天堂和来世呢?
如果说不害怕死亡的人真的存在的话,那么,据我分析,大抵有如下几种:
一、虔诚的宗教信徒。大概就是托翁所指的那种格外重视精神生活的人。他们毕生沉浸在唯心主义的浓云迷雾的包围中,自始至终相信宇宙中的确存在着一个比人世更加美好的世界,即天堂。相信死亡只是“意味着将性灵从身体释放出来”,是“睡眠状态的永久延伸”,是“转往更佳的生命阶段”,并坚信他们的主或佛或师傅会将他们“超度”到天堂去,享受美好,享受永恒。这样的“死”,当然用不着害怕,当然不是一件坏事,也当然是上帝的一大恩赐喽。
二、对现实生活绝望的人。比如文化大革命初期,那些被打成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挂上大牌子、扣上高帽子,被无休止地批斗、游街,而上吊、跳楼自杀的专家或学者们。他们不堪忍受那种蹂躏人格尊严的屈辱和痛苦,又看不到光明的未来,成天在绝望中挣扎;无法再活下去,只想尽快离开人间,通过死亡来求得彻底的解脱。
三、维护正义,坚持真理,捍卫人格尊严的一批志士仁人们。他们多半是唯物主义者。他们不相信鬼神,不相信来世;他们知道死亡的可怕,知道生命的结束意味着什么。但他们将正义、真理和尊严看得比生命更重要。他们热爱生活,珍惜生命,但更热爱正义、真理和尊严。对于第三种人,格言中所谈的那些东西,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
第一种人是吸食了过量的宗教神学理论的“精神鸦片”,精神被完全麻醉了,人未死而心早死了,成了一批缺乏正确人生观的非理性的人。他们委实是可怜而又可悲的。人民圣殿教的狂热信徒是也。
第二种人是残酷的现实社会的牺牲品。他们多半是遭受了突如其来地沉重打击,整个精神世界崩溃了而走上了死亡的道路。这类人中,有较大部分人的绝望状态是暂时的,倘若人们能即时发现,采取必要的措施,其中的多半也不会就此走向死亡的。
第三种人是一批大写的人。他们都是明明白白地赴死,铮铮铁骨地就义。面对死亡,表现出了惊人的从容和镇定。他们的死,既令人扼腕叹息,更让人肃然起敬;他们那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大无畏气概,彪炳日月,永垂不朽。十五世纪法国的民族女英雄贞德,十六世纪意大利的天文学家布鲁诺,十九世纪晚期参加戊戍变法的谭嗣同,“文革”中被当局残忍杀害的张志新、李九莲以及割断自己的静脉血管而自绝的傅雷夫妇……等等,是也。
第一种人,是完全被误导了,他们对死亡的认识,是彻彻底底被扭曲了。从这一点上看,他们的不害怕死亡,不能被视为真正的不害怕。
第二种人,是被现实的痛苦或突发的灾难给压垮了。他们对痛苦或灾难的害怕,超过了对死亡的害怕,他们痛苦得活不下去,于是寻求死亡来达到解脱。其中亦不乏有人一时走极端的可能性在里面。严格说来,这也不是一种真正的不害怕死亡。这类人,其实是这个残酷而悲惨的现实世界的牺牲品。
只有第三中人,才是真真正正不害怕死亡的人。他们知道死亡是怎么一回事儿,也非常热爱和珍惜自己的现实生活。正是对现实生活的热爱,才使他们勇于去追求比个人的生活更为宝贵的东西。他们看到了自己献出生命所具有的深远意义。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