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哲论·方法系(03)
人作为宇宙之一,意识存在于人,而反应了宇宙的所有。这好比前面讨论的“a是a”,意识就如同具备指代意义的第一个“a”,是一面连自己也反射的镜子,宇宙的所有在意识里虚像存在。其间矛盾不仅仅在于无穷的所有性
人作为宇宙之一,意识存在于人,而反应了宇宙的所有。这好比前面讨论的“a是a”,意识就如同具备指代意义的第一个“a”,是一面连自己也反射的镜子,宇宙的所有在意识里虚像存在。其间矛盾不仅仅在于无穷的所有性,还有就是连自己都反射的反复性。宇宙是否无限对于人当下的认识限还依然只能是模糊。但从现实物质的有限性可以推导,在空间上具备无限性的物质确实是不可思议的,也是很不实际的。但任我们穷举,在认识限下穷举而出的现实似乎仍说明宇宙的无限,有限的说教仅仅是一种理论上的反证。
于是提出假设,若有限,则有界,那界外为何物?难道不依然是宇宙这个整体包含意义下的一种吗?这里存在的悖论是:当我们假定某物质不属于宇宙后,却又认为即使存在该物质,它必定又是宇宙的其一。这便是反复性作祟,因为自己反射自己,假设在第一层镜子中确认某个前提,就可能在第二层镜子中否认了这个前提。因为它们却是虚像,所以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就出现了肯定与否认并存的情形。
其实,宇宙是一个动态随适概念,就好像我们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样,不具备明显意义,甚至可以认为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无意义化定义。宇宙的隐蔽性在于,它更偏向于具体事物的认识,而不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样抽象。于是在静态的研究中,宇宙无限体现在其整体概念的随适性,使我们无法以明确的客观前提假设来反证;(但也不能说不明确的前提假设是不正确的。)而穷举现实又因其随适动态的定义而必然无可否认,就好像我们无法很肯定地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一个不正确的说法。然而,我们从感觉上却无法纯粹地接纳其无限的说法,何况连理论上仍抱有不明确假设的侥幸心。这又是因为任何概念若以其更高维度的角度来看。都是作为一个个体而存在被包括性。在我们的逻辑认识中,整体是一种唯一,而唯一就有单位化或个体化的概念范畴,也就是说,任何整体都可以作为一个具备包容性的纯粹个体加以认识,而个体的概念本身就是一个区别于个体以外的参照联系,至少我们总能假设一个其对立面否认的对象形成双否命题。但双否其实是补集的否命题,仅能在逻辑上得到正确的确认,却并不代表纯粹的原集合。因此任何个体或集合的认识过程总会或总能预先地正确地假设下一个正反兼容的全集概念。此故,个体本身就是一个有界定义。或者说,任何概念在双否的补集化后,出现了肯定与否定并存的双重认识逻辑正确。这个肯定与否定是不同层次的镜子反射,但在第一层镜子中,肯定与否定的并存构成了逻辑意义上的错误。于是说不同层次逻辑的矛盾是无可避免的,但在具体条件下却是可解除或能忽略的。所以从不同镜面而又本质化逻辑统一的意识来看宇宙,就形成了逻辑矛盾,而“宇宙”这个概念至少被一对逻辑矛盾作为约束条件所定义,从而使得限性的讨论陷入困境。
解决逻辑矛盾需要从更细微的逻辑单元上微分处理,给予矛盾的双方更为精确的定义。更根本地说,就是重构更细的逻辑单元作为基础,建立新的逻辑体系。但仍无法否认作为有限基础单元的适用性,只能解决部分现有的逻辑矛盾。因而若逻辑矛盾并不明显影响实际操作的准确性,它就有存在的理由。因而宇宙的限性问题,仍是可以因不同的条件约束得以确立,只是并不唯一而已。至于在哲学上的研究,我们只需明了:宇宙是某些充分灵敏感官所能感知的客观物质存在的总汇。就是空间与大量物质粒子集合。
意识不仅仅只有反应存在的内涵,而且还是具备了重构虚拟抽象逻辑的能力。这部分可以看作客观联系性也就是所谓规律的反映,但事实上意识的这种虚拟化能力可以不被规律所特殊限制而进行其它层面乃至于非逻辑化的重构。这就使得意识有着独立于物质存在的特质,何况规律仅仅是作为认知而不被实体地感知,即规律作为抽象概念不属于客观存在范畴。于是我们能够为存在与意识构造这么一些联系来加以认识:
在客观形成的认识限的局限下,意识反映了存在的一部分,建立在被反映存在的基础上,意识重构了虚拟化的联系空间。注意一点:非逻辑同样可以定义为某种逻辑,逻辑即一种联系,而非逻辑也同样可以定义为一种联系。因而虚拟化后无论是否具备某种标准而被加以区分的各种虚拟存在,都归入虚拟联系空间的范畴。
客观存在(简称存在)的所有集,就是非意识空间;虚拟存在(即意识)的所有集,就是意识空间。
将非意识空间划分成已定义区、待定义区和未定义区三类非意识定义区。其实这种说法是在意识存在的范畴内加以认识的。此三类好比清晰区、模糊区与黑暗区。将意识空间划分成虚拟已定义区、虚拟待定义区、虚拟未定义区、重构区、拓展区五类意识定义区。其实已定义区是虚拟定义区的完整清晰反映;待定义区是虚拟待定义区的完整模糊反映;而未定义区在虚拟未定义区的反映却是不完整且黑暗的,其中未定义区无限而虚拟未定义区有限,虚拟未定义区可以重构在非意识空间中不存在的虚拟存在。重构区是定义虚拟存在并建立其间联系的区域。虚拟已定义区、虚拟待定义区、虚拟未定义区重构区构成了意识的认识限,认识限会随着认识能力与水平向拓展区拓展,但也可能是一个被压缩的过程。认识限中,重构区是一个意识纯粹,完全脱离于存在的范畴,这是隔离了“重构区建立于所有虚拟定义区为基础之上”的说法。所以命名为“意识纯粹”,是因为可以视作意识中的意识。同理,“意识存在”即意识中的存在基本上是可以看作以非意识空间作为整体概念在意识空间中的反映。
以下,我们开始讨论非意识空间与意识空间的本质特征。
(在不需特殊区分时,一般是不涉及非意识空间的讨论时,意识存在与存在可以混为一谈。)
(虚拟未定义区对于未意识的存在的说明)
对于存在(即意识存在)这个范畴,隐介于大家心中的模糊意识概念其实已足够。若真要定义,我们可以认为任何可实体化的物质都是一种微观的大量粒子集合,若人性化点可以认为,某种纯粹粒子的大量集合可以形成人所能感知其实体存在性的物质。在此我们无可否认规律约束下的某种联系维系着这些物质保持着某种状态,但规律不作为实体是否有必要划入存在的范畴,这仍要针对不同的目的性加以商榷。而在我们看来,规律可以视作某种属性特征,而存在一
版权声明:本文由3000ok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nanyangjinxu.com/html/zawen/xso4i7i47t2y2.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