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集邮一生的爱恋

与集邮一生的爱恋

枕石寝绳散文2025-11-02 19:13:43
2007年1月4日,在苏州市三元宾馆一间普通的客房里,我见到了前来参加“第三届全国生肖集邮展览”的朱质良老人。朱老是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集邮协会理事,《日本邮品》主编,邮龄已长达半个世纪。那个晚上,我们
2007年1月4日,在苏州市三元宾馆一间普通的客房里,我见到了前来参加“第三届全国生肖集邮展览”的朱质良老人。朱老是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集邮协会理事,《日本邮品》主编,邮龄已长达半个世纪。那个晚上,我们以集邮为话题谈了很长时间,朱老对方寸邮票的爱恋,对集邮的执著,深深地感动了我。几天后,朱老的《日本贺年(生肖)邮票》邮集在本届生肖邮展上获镀银奖,当我向他表示祝贺时,他却不无遗憾地说:“这次参展的成绩不理想,说明这部邮集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今后需努力改进,增加邮品,提高难度,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他这种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的作风,又一次感动了我。
朱老的方寸情结,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1956年,他在哈尔滨第二地质勘探局测量大队工作,经常在野外作业,吃干粮,住帐篷,生活既单调又枯燥,与亲朋好友之间的联系主要靠通信来维系。鸿雁纷飞间,信封上一枚枚绚丽的邮票深深地吸引了他,邮票画面所蕴涵的百科知识,更令他着迷,他就这样毫无抵抗地坠入了邮网,开始了信销票的收集。很快,有着旺盛求知欲的他就不能满足了,开始收集外邮,当时主要收集一些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邮票。为了能更方便地收集外邮,并能透过方寸画面去了解异国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社会风貌,他开始自学俄语,后来还向一位生活在哈尔滨的苏联老人学习了半年。他还请单位里的一位日本朋友帮忙,把自己的通信地址翻译成日语刊登在日本《邮趣》杂志上,由此结交了一些日本邮友,日本邮票就此走进了他的生活空间,后来竟成了他的主要收集对象。1961年他来到上海,为了更好地收集日本邮票,他又到日语学习班听了一年多的课,同时还自学英语,以能对自己收集英语国家的邮票有所帮助。他真是个难得一见的集邮迷啊,为了集邮,通过刻苦学习,竟然学会了三门外语,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文革期间,朱老遭遇了人生的挫折,集邮也被迫中断。改革开放后,他被安排到海盐县水利农机局工作,这时集邮的春风已经刮起,勾出他心底不灭的邮情。于是,海盐集邮门市部和澉浦邮电所又出现了他忙碌的身影,他在那里购买新邮,寄发封片。他尝试着寻找那些中断联系多年的外国邮友,可基本上都杳无音信了,不过幸运的是他又结识了一批新的外国邮友,他与他们交换邮票,交流集邮心得,互通信息,相交甚欢。而今,他已收集到有关动物、植物、生肖、名人、风景、体育等内容的邮品两万多枚,涵盖了近90个国家。
为了将自己的藏品展示出来让更多的人欣赏,也为了抒发自己对集邮最真挚的情感,朱老开始学习编组邮集。多少个深夜,他都是在整理、欣赏邮品和制作、修改邮集中度过的。1983年,他参加了浙江省日本邮票展览,他的生肖、保护自然、近代美术等专题邮集获得了荣誉奖;1993年,在浙江省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邮展上,他的展品又一次获得了荣誉奖;2000年,在海盐县迎接新世纪集邮展览上,他的《中国民居普通邮票》邮集获得了三等奖,次年这部邮集在浙江省集邮展览中又获得了镀银奖。
朱老的家落座在海盐县澉浦镇南北湖村,这里山清水秀,风景秀丽,春天桃花盛开,秋天瓜果飘香,宛如人间仙境。走进朱老的家,我为山村里有这样一间充溢着邮花芳香的书房而感动。这是朱老最爱的温馨小天地,墙上挂着《集邮报》、《浙江集邮》等集邮刊物,桌上放着邮册、邮书,书柜里也装满了邮册、邮报、邮刊和邮书。“邮票是一本小百科全书,上面包含了天文、地理、人文、历史、植物等各种知识,通过集邮,我们可以学到与邮票内容相关的丰富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欣赏能力,足不出户就可以增长知识、愉悦身心、陶冶情操。所以说,集邮是一种非常有意的高尚的文化活动,也是一种很好的休息。集邮不但可以给生活增添乐趣,还可以通过与国外邮友的交流,促进两国之间的民间交往哩。毫不夸张地说,是集邮丰富了我的人生,提升了自己生命的价值。集邮,是我的至爱,是我一生的爱恋!”朱老如是说,他虽已年逾古稀,脸上却挂满了孩童般的幸福。
标签
相关文章